笔交易中,哈默考察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和独创赚钱途径的本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吃牛肉的人越来越多,优质牛肉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已成为大公司老板的哈默“见缝插针”,迅速在自己的庄园“幻影岛”上办起了一个养牛场,他用了1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埃里克王子”像棵摇钱树,为哈默赚了几百万美元,而哈默也从此由门外汉变为牧场行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哈默自从1956年接管了经营不善、当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加里根尼亚的西方石油公司之后,开始热衷于石油开发事业。当时,有一家叫德士古的石油公司,曾在旧金山以东的河谷里寻找天然气,钻头一直钻到5600英尺,仍然见不到天然气的踪影。这家公司的决策者认为耗资太多。如果再深钻下去很可能是徒劳无功难以自拔,便匆匆鸣金收兵,并宣判了此井的“死刑”。
哈默以30%的风险系数,70%的成功概率,带着妻子和公司的董事们来到这里,在被判“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钻机,继续深探,结果在原来基础上,又钻进3000英尺时,天然气喷薄而出。这就是见缝插针,匡救一篑的威力。
后来,哈默又成功地运用了这个威力无穷的原理。他听说举世闻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得比亚由于探油未成功而扔下不少废井,便带领大队人马开往非洲,以“愿意从利润中抽出50%”的条件,租借了别人抛弃了的两块土地,很快又找出了九口自喷油井。
一定要跟着机会“跑”
机会是财富,尽管它是无形的,一定要学会跟着机会“跑”。每一个商战机会,都伴随着一定的时效性,所以精明的经营者一旦发现这样的机会,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它,利用它。因为,机会对任何人都是均等的,差异只在于快慢。谁快,谁就先得益,反之,就会两手空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商战中,经营者总感觉到,机遇总是那么来去匆匆,一闪即逝。商战机遇不能停留,不能重演,一旦失去,无法补偿,无法追回。
《韩非子》一书中,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故事描写了郑国一个商人由于不懂抢时间做生意的道理,把一桩好买卖白白丢掉的经过。它从反面论证了“商贵神速”的道理,同时也说明缓慢拖沓的严重危害。
一次,一位郑人前去离家较远的集镇上卖猪。当他走到时,已是红日西坠,暮色苍茫了。恰好有一个收购毛猪的商贩见到他赶着一群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