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歇尔将军事务繁忙,第二天一早就坐飞机飞回去了。不过此行之后,美国对堪察加半岛和北方方面军的援助明显增强。看来,美国的战略确实将有大的调整。
没过多久,大量的b24轰炸机开始从美军在阿拉斯加的机场直航转场。整整50架,编成了一个飞行大队(一个中队16架,三个中队,然后两架备用)。
又有三十艘快速商船在一艘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和各种辅助舰只的护送下抵达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这些船上的物资让堪察加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不过,这么大的行动当然瞒不住日军。本来日本陆军和海军还在扯皮,但这个时候都意识到事情不太妙。
首相东条英机把负责情报和远东军事的官员骂了一个狗血淋头。但事实上,责任并不在他们,而是内阁本身的问题。而且直到现在,日军大本营也不相信中**队已经到了堪察加,认识那只不过是一些中g志愿人员和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溃兵。
眼下西伯利亚的战事非常顺利,照这样下去,要不了两个月关东军就能与德军在西伯利亚会师,成就“不世”功勋。所以陆军方面,特别是关东军,并不希望把精力放在堪察加这种地方。
日本海军也不太乐意派船北上,他们正忙着与美军在新几内亚等地激战。每一艘船都能派上用场。而且他们的船只数量远远比不上美军,如果调走的船只太多,无疑会影响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战场主动权。
要是搁在以前,估计再怎么商量也不会有结果。不过现任的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是日本海军中的异类,对东条英机非常支持(注意,是支持东条,而不是陆军),被海军讥为“东条的副官”,所以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海军方面终于妥协。决定派一个分舰队北上。配合陆军彻底占领堪察加及更北面的地区,切断可能存在的“美苏联系”。
海军一妥协,关东军方面也没有借口推拖,于是终于达成一致。决定由关东军派出一个精锐的混成旅团向堪察加发起登陆作战。
可还没等日军动手。郑胡子就抢先亮剑了。
本来打算以冀东为突破口的。但战斗却是在晋南地区最先打响。当时华北方面军可能也查觉了一些异动,于是加快了战略收缩的进度。
驻运城的日军第37师团刚刚收拢部队,准备向北转移。当面的中条山第5集团军在张文白的指挥上立马就压了上来。经过整顿后的第3军从正面突击。死死咬住日军,第9军和第15军则迅速从两翼包抄。
第5集团军还是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