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通化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占尽优势的数万日军和武装侨民连八路区区千余留守部队都束手无策,更不用说第63军这种级数的精锐了。
而且沈阳市内的中国居民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协助第63军作战。这些人熟门熟路,带着第63军不断穿插,很快便将日军阵地切割得支离破碎。最后仅仅用了三天时间,沈阳的日军残部便宣告投降!
周参谋长快步走了进来,笑道:“哟,总司令还在研究呢!”
郑卫国将放大镜搁在一旁,活动了一下关节,问道:“第七集团军现在到了哪里?”
周参谋长答道:“哦,请总司令放心,鄂友三的骑兵已经出了山海关,第七集团军主力也到了滦县。”
郑卫国松了一口气,点头道:“这就好!”
第97军和63军取得的大捷固然是大快人心,可是由于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太充分,使得眼前的胜利并不保险。
俗话说的好,步子大了就容易扯到蛋!现在进入东北的才两个军,如果关东军主力全力反扑的话,肯定是守不住的。如果增派部队,后勤供应又要出问题。打不赢,又守不住,那就只能撤了。
可是好不容易才趁乱拿下了沈阳和四平,总不能又拱手让出吧?这些地区刚刚光复,要是第二战区不战而退,老百姓肯定会大所失望。这是郑卫国极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尽管有多种选择,可实际上摆在第二战区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全力守住四平一线。
为此,第二战区在全部管辖区域内紧急动员:
第一,将已经进入东北的第97军和第63军分别扩编成第一、第二集团军,各自以四平和沈阳为中心发展,并迅速扩充;
第二,命令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立即结束休整,赶赴关外增援。当时,第七集团军从包头一路杀来,陆续歼灭了骑兵第4旅团和独立混成第2旅团,自身伤亡也比较大。郑卫国便让第七集团军将伤员和病号留下,然后直接从第40军和第53军中成建制抽调部队补充缺额。
这一招就是陈诚“土木系”高速扩充的法宝,称之为“全面交流”。
第三,在第二战区司令部下面专门组建一个“运输部”,全权负责对关外部队的后勤供应;
第四,向美军北太平洋战区求援,请求他们支援一批物资,并派轰炸机对回援的关东军主力狂轰乱炸,使其无法快速反扑。
与此同时,八路军方面也支援了一百多个“干部工作团”。这一批人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光复地区接收和承担行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