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检验和练兵的意思。
华北方面,随着围场大捷,日军的机动兵力几乎被清扫一空。整个华北的日军除山东第十二军以外,全部龟缩到了几座大城市,随后又被以八路军为主力的地方部队团团包围。
其中冀中、冀东两大军区包围了北平、天津两大城市,晋察冀军区包围了保定,晋冀鲁豫包围了石家庄。晋绥军区包围了大同。控制着山西中南部的山西新军包围了太原及周边地区。
在朱老总和彭老总的指挥下,八路军各部经过近两个月的激战,晋察冀军区率先拿下了保定,晋冀鲁豫随后攻克了石家庄。晋绥军区在绥远董其武部的协助下拿下了大同。
太原方面的日军最多。控制范围也是最大。包括:第36师团(太原),独立混成第3旅团(忻口,太原的北大门)。第62师团(寿阳,太原的东大门),独立混成第9旅团(榆次,太原的南大门),第69师团(晋源,太原的西大门)。
其中第62师团和第69师团都是由独立混成旅团升格而成的,实际兵力不多,装备也比较差。不过相对而言,其战斗力仍在徐总指挥的山西新军之上。
但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光是战斗力,还包括敌我态势、后勤保障、战略战术等等多方面的因素。
徐总指挥很快展现出了历史上以地方部队连战连捷,解放山西的风采。依靠巧妙的战术和出色的指挥,山西日军逐步被割裂、封锁在一个个孤立的城池内。
随后,山西新军开始逐步围歼敌军。由于重型武器大多被调到了东北前线,山西新军只能采用原始的坑道爆破作业,但效果却出奇的好。目前,榆次和寿阳两地均已光复,山西残敌指日可灭。
山东战场上,日军一开始准备死守胶济线,但很快发现这个“一字长蛇阵”会令他们陷入四处挨打的境地,于是又慌忙退往胶东。由于敌军猬集一团,林总暂时也没有办法,只能加紧训练山东军区主力,并派出一部南下增援新四军。同时,还不断派小股部队前往胶东袭扰。
北平、天津之敌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主要是郑胡子一直在“放水”。因为津东、塘沽一线,包括港口都被日军控制着,美军的水面舰艇暂时也没什么办法。因为当时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都在日军控制之中,美国水面舰艇根本过不来,潜艇只能偷袭,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郑卫国担心一旦攻击敌军,他们就会直接从海路撤退。以天津的第二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还有直属华北方面军的驻屯兵部队,无论加强到那个战场都不是一件好事。
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