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然,谁能想到萧照非但没有玩忽职守反而是刻意为之,这么一来萧照就由督查不力变成了主动立功。
官家早喜滋滋颁发了封赏萧照的圣旨,那些当初上谏要求处罚萧照的官员这时不由得脸上火辣辣的,谁能想到这一出呢?
萧照这般举动可是承担了巨大风险的:自己独自外面就私自定下了这么大的决定,若是事后堵不上河堤或是遇到其他问题那可是要砍头的欺君大罪。
萧照本人也想到了这一点,在朝堂上当众向官家请罪:也幸得官家开明,臣才敢私自做主,不过还是要请官家恕罪。
何罪之有?一番高帽子捧得官家心里舒坦,自然摆摆手:“涉及百姓安危,何况当时情况危急,便饶恕你一回。”
大臣们也纷纷点头,朝堂上议事一来一回要好久,真要等他们议论出个结果只怕黄河水早就冲到汴京城了。
那时候大臣们自己都要被洪水冲走,还有什么议论不议论的?因此在这件事上都颇为赞同萧照。
官家心里对萧照也愈加认可:不愧是自己慧眼挑中的人才,有勇有谋,居然能够逢凶化吉。要知道这件事若是落在别人头上可没有这么好结果,一般官员为着保全头顶的乌纱帽最多做到勉力支应东奔西走维修河堤,至于后面结果那就要听天由命了,可不像萧照这样一力为百姓的。
当初那位台谏官也因此被嘲笑,连着好几天都称病没有来上朝。
贺皇后得知这消息后也高兴不已,她帮着莺莺营救萧照本是举手之劳,没想到萧照安然无恙回来后居然真的变成了有功之臣!
朝内朝外议论起这件事时少不得要捎带着称赞贺皇后劝谏官家是个难得的贤后。
高兴之余她便给萧家又送了不少赏赐。
民间百姓们知晓了这件事当即对萧大人呼声极高,历来百姓们都喜欢这种一心为民的贤官,寻常官员说泄洪就泄洪,哪里会特意奔走寻个干涸大湖避开农田?听说这回百姓们都事先被妥善安置在了邻县还给他们淹没了的农田定下了赔偿。
还有贺皇后的有意造势,前前后后的故事也流传过去:
这个故事糅杂了开明的皇帝、贤良的皇后、勇敢护夫的忠贞妻子、一心为百姓的大臣,还有百姓历来恐惧的洪水和喜闻乐见的失踪又出现这种先抑后扬的元素,一时之间在汴京城里名声大噪,在境内其余地界也流传开来。
萧家宗族上下也对莺莺好评颇多,莺莺先后的举动他们都是瞧在眼里的,她的处事方式给族里许多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萧照化险为夷,谁不感慨一句萧夫人情深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