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畔间。
以为他不曾察觉,不防被他目光一抬,逮个正着。我随即装呆愣,他凝视我半晌,瞳影重重,仿佛透过我瞧见了故人,乐而哀,喜而悲。
旋即他将手帕垫在我颌下,收了干戈,坐回对面,举杯垂目,茶水似品非品。
好好的一个艳阳天,没了。
原因竟是他多看了我一眼?
我竟有兴云布雨之能,忐忑得萝卜都不敢啃。
这厢落针可闻,隔壁那厢正传来议论之声。
“苏兄,今岁恩科由礼部童尚书主持,你可去尚书府投卷过?”
“孙兄,往尚书府呈送行卷的还会缺我一个么?近来京中行卷日盛,竟不怕诗文污了主考的眼。”
“苏兄这话可要当心得罪士林了!人人投卷,独你不投,莫非真指望殿试高中?不是我信不过你的学识,是上头那位,据说自登基后便三天两头的因病不问朝政,一切朝事全由太上皇定夺。今岁能否主持殿试还未知,即便会因此恩科特意出面,也未必有那明辨一甲头等的本事。”
“成事在人谋事在天,陛下品行才识我们不得而知,虽多有痴傻传闻,若真如此,即便被点为一甲,恐怕也非幸事,不如索性回家读书。”
“苏兄何必将前程全押在一个有名无实的痴儿君王之身,自谋前途才是正事。若要混迹上京官场,还需拜会多方公卿,投卷便是对于我等士子来说最清高的举措了。那些大人们未必稀罕应考举子们的敬献,但收揽门生,拔擢才俊,广布羽翼,却是当仁不让。你不投卷,如何施展诗文名声?”
“呵呵。”
“……”
“孙兄好意,苏琯心领,但琯不喜诗墨张扬,投卷一事无需再提。”
那厢想必以为我这厢有个饕餮吃货,不足为虑,所以才无顾忌地议论士林风气。我原也不感兴趣,但那动听的少年嗓音伴着“苏琯”这个关键词传入耳中,我啃着一半的一块酸梅蜜渍萝卜咕咚一下掉落碗里。
昨日客栈一别,以为再无缘得见,谁知猝不及防就聆听了高论,是道始料未及的悦耳清音。顿时整个人都身心涤荡了,通体爽泰。
觉察我弃美食于不顾的反常举动,再辅以我脸上来不及掩饰的欣喜,对面的族叔观摩少许,循着蛛丝马迹将视线投向了竹帘之后。他虽心不在焉地品茶,但入耳的朝事风气议论想必也是忽略不过去的。
我的小心思正在徜徉,忽闻晋阳侯陡然道:“何方士子,妄议今上!”
不大不小的嗓音里颇含斥责。
隔间瞬时静穆,竹帘声动,一个不足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