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没有一个在公检法系统里的人,在你的案件中可以得到利益?”
“应该没有,”李涛想了想,“真的没有。”
“这就奇怪了,没有这样一个角色,这出‘戏’能演得这样完整?连后面的追踪通缉都环环紧扣?有点不可思议啊!”
居士也有困惑的时候。
不过他的这个困惑来源于李涛的无知,李涛只要用心仔细认真的想一想,应该还可以想起一个人,而且完全可以想起这个人!
“你再慢慢的梳理一遍,在你认识的和熟悉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是在司法系统担任职务的,先不管他是否在你的案件中存在不存在利益,你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仔细想想。”居士很有耐心,他的用意很明确,一定要把李涛点化成功,让他清醒地明了自己灾难产生的来龙去脉。
李涛没有说话,他站起来给居士的茶杯里加了点水,然后默默地走出厢房,坐在庭院的花岗岩石凳上,仔细回忆自己生命中的每个人,尤其是工作以后接触过的每个人。
终于,他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在一次生日宴会上认识的,只是后来没有怎么打过交道。
那是在他婚礼前半年左右的时候,当时生日宴会的寿星是丁晓峰的父亲。丁晓峰为了让父亲高兴,按照中国人生日做九不做十的习俗,在他爸爸五十九的时候,也就是离六十岁退休还有一年的时刻,风风光光的在“小南国”摆下了二十桌酒宴。
丁晓峰的父亲也是个局级领导,举办一个六十岁大寿,二十桌不算多,也不算少。问题是贺寿嘉宾红包的厚度。这个其实不用担心,丁晓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除了亲朋好友,最多的是丁晓峰父亲单位正副处级,正副科级的嘉宾。
这些人的心里很明白,老领导还有一年在位的时间,要想在这一年里能够稳中有升,这个红包的厚度肯定薄不了!这是人人心照不宣的“常规产品”,很少有人敢去冒这个风险。
而且,一般自认为自己的礼金出得较高的人,绝不会忘记在红包上写上敬贺语和落款。其实这种敬贺很少有真心真意的,让收红包的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才是真正的用意。
当时李涛和刘若婵被安排在跟丁晓峰、包小松、丁晓芸等人的一桌上。
宴席开始以后,丁晓峰首先站起来介绍说:“各位,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我刚认识不久的朋友,一位年轻有为、前途不可估量的检察官李白先生,今后我们若有司法程序上的疑难杂症,可以向李白先生请教。”丁晓峰说完把桌上的其他人一一跟李白作了介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