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得忍耐。没法子的事情。
一家子女眷便凑在了一处说着心里话,也不觉时间过的快。晚上赵月娘和赵幼娘便歇在一处,姐妹俩有说不完的话。
而她丈夫则被赵显招待着,还请了王安平来相见,作陪。很快就要成为连襟了,所以,两方都很客气。
无论是门第,还是王安平是吏本身,都是值得商人之子敬重的,所以两方没有什么不满。
这个时代,奸商肯定是有,但大多数的商人,都还是比较诚信的。因为只有诚信,商人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存在的正义,本来商人就低人一等了,要是还要奸诈,那真是人人喊打,这在这个时代的性质就很恶劣,所以,待人为诚,很重要。
当然也不乏那种干一票就跑路的,这一种,从一开始就是骗局,也没办法,但大多数,都是在熟悉的地方做生意,若无诚意,就没了根基,早晚是要被人舍弃的。所以,商人之子,可能不能读书上进,但做人大多数,也与平常的人没甚差别,很好相处。除了条件好些,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赵家二女婿还为此帮着赵家筹办婚礼的事,因为快近了,家里都是事情,还真的需要人手。这个时候,多一个人手,多一个助力就能看出来这个极需要仰仗人力的时代,人有多重要,做大事的时候,就能有很多依靠了,尤其是古礼,是十分琐碎和复杂的,各种各样的都要准备。
就在这么混乱而准备中,日子终于到了腊月的正日子!
赵家虽不算本县第一富,但是在商人之中,也是有名有姓的人家,而张家,更是本地第一豪门了,有了圣人的匾额,就是第一豪门。豪门未必有钱,但就是顶级的存在,光一个门槛就不一样了。
这两家的结合,这种婚礼,自然是引起无数的人观瞻。几乎是半城的人都出动了,来观看凑热闹!
所以,春妮做的喜糖就发挥了作用,一路送糖,引来一声声祝福。张云帆也从府城回来观礼,送上祝福,帮着做了很多的喜饼。
喜轿未行,嫁妆先行,一抬抬的嫁妆贴着双喜字,一径的往张家去了。到处都是鞭炮声。
到了傍晚,黄昏之时,轿子才迎出来,一路颠到张家去。本不长的路,硬生生的七绕八绕的把人绕晕了,几乎把县城给绕了个遍,然后这才进了张家的门。
不大的院子,已经都是人,也都被嫁妆给堆满。
进来之时,已是天地昏暗之际了。
婚礼,昏礼,就是在黄昏时举行的。
中午那一顿是在女方家里办的酒席,也是盛大,收礼收到手软。而晚上这一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