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刺杀金军降官案件的官员被入室盗窃的毛贼杀死,毛贼逃匿无踪。
几天后,藏有刺杀金军降官案件案卷的库房发生火灾,连同其他案件卷宗全部烧毁。
自此之后,杨丛义虽然没有具体差遣,但凭借燕王爵位和太保官职,朝堂之上,有事必言。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掌握任何实权,不为杂务所累,每日朝会结束便回家看书习字、写诗作文,若有名家大儒来汴京,他也会投贴约见,论一论文章,辩一辩心学理学,日子自然是十分惬意。
杨丛义不再刻意避世,时时表现自己,又不争权夺利,赵昚的猜忌之心倒渐渐弱了几分,从而专注于兵进草原,收复云中、辽东。
时间一晃就是八年。
这八年里,大宋灭了东金,抓获了逃回会宁府的完颜雍,驱逐了西金,将西金皇帝完颜光英赶进草原深处,收复大同、朔州等云中地区,并在大同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骑兵部队。
而杨丛义在这八年里始终没有离开汴京地区,朝会参政议事,却不领任何具体和实际事务,无事之时醉心研究学问,儒学、佛学、杂学、道家典籍均有涉猎,时常与太学博士、儒学名家、高僧、高道交流,名声日显,众人渐渐忘记了他在军中的成就。
忽有一天,他向赵昚道别,说要去武当山修道还愿,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数年之内,应该不会再回汴京。
杨丛义已经十年不曾插手军中事务,也已过花甲之年,虽然声望不减,但对军中实际影响却已经不似对朝政那般大了,并且每次在朝会上的发言,都让赵昚和朝臣苦恼不堪,因为总是会给他们找难题出难题,却从不伸手操办。
如今杨丛义要离开汴京,离开朝堂,赵昚真是大喜过望。
半个月后,杨丛义交代好家事,安排好顾清尘、孟芸娘和杨四娘,带着一个书童和十名护卫,在赵昚亲自派遣的百名禁卫护送下离开汴京,一路去往均州武当山。
上山之后,落脚于五龙祠,与道人们一同修炼,天气好时,也会在山上四处走一走,活动筋骨。
如此这般,一过就是两年。
忽有一日,两名陪同杨丛义去山上观景的护卫惊慌失措的返回五龙祠,向禁卫统领禀报说,王爷在他们眼前消失于一道白光里,就像白日飞升!
禁卫统领大惊,急忙调人去杨丛义消失之地寻找,结果找了十天,也不见他任何踪迹,拿问五龙祠道人,也没查出任何消息。
后来,他们在收拾杨丛义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了两封信,一封指明送回王府交给大夫人,一封上呈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