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选择哪种,都需仔细衡量。
至于不偏不倚,立在中间线,无异于放弃前途,实不可取。
许郎中陷入沉思,王郎中不再多言。
这番话,曾在脑中几番轮转,既是说给前者,也是讲给自己。
今上践祚两年,内阁六部,多为前朝老臣。
表面看,朝堂之上,仍延续弘治朝格局,并未轻易打破。
实际上,但凡有些见识,都会明白,内阁相公,六部尚书,都已有了春秋。少则一年,多则几载,都将告老乞致仕。
位置空缺,谁将填补?
以今上行事,必属意少壮之人。
前番蓟州论功,武臣勋贵均升官封赏,中官亦未落下。独三位监军,只赏金银,赐绮衣,官职始终未变。
朝中不是没有议论。
愚钝者有,聪明人更多。
天子不升三人,非是疏漏,也不是有所顾忌,更不是圣眷消减。
此时不升,必是为图后事。
一旦敕令下达,十有八九会是越级擢升。
这样的大腿,明晃晃摆在眼前,不抱委实可惜。
但事有两面,有其利必有其弊。
原本,谢丕是最好的选择。
奈何谢状元出身不凡,亲爹是阁老,亲兄弟堂兄弟表兄弟排排站,各个才学不凡。谢氏门槛太高,未登一甲,没有过人政绩,随便往前凑,不过是自取其辱。
顾晣臣和杨瓒,均非出身名门,倒是平易近人。但两人性格,实在让人拿不准。
杨探花结交厂卫,住到锦衣卫指挥使家中,分毫不惧朝中议论,更不惧“鹰犬之友”“奸佞之辈”的帽子。
一旦投帖过府,必被盖上同样标签。
顾榜眼素来严正,殿试之后,为官之初,厚道之名不胫而走。但经出使朝鲜,一计引得王位更迭,国君俯首,厚道两字,骤然打上引号。
这样三个人,脑门上明晃晃刻着八个字:前途无量,大腿粗壮。
怎奈自家胳膊太短太细,就算想抱,也得仔细掂量。
文臣之中,如王郎中这般,委实不少。
多是五品以下,而立不惑之年,官途不畅。
起自寒门,朝中地方均无根基。才学确有,官声不错,职业生涯却是磕磕绊绊。无论多努力,都卡在门槛前,几年不得晋升。
想要跨越前进,必须借助外力。
只不过,借力之人摆在眼前,多数人却在犹豫。
抓是不抓?
投是不投?
朝中站队,九成以上没有回头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