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人家会来找她麻烦的!”
“好,娘也不说!”李娘子摸着女儿的两个小丫髻,一口应道!
张木待她不说,待茂林还有这学馆里的女孩子,一向是很上心的,便是看在这份上,她也不会说的!
张木下午听李娘子说了茂林对她的维护,心里也暖暖的,那东西,也不是不能说,只是防着尚书府里的那位罢了!
“哎,阿木,她们那账本可还行?”李娘子自幼是当着才女养大的,诗词书画她都能露个几手,只是这管家理财,她是半点不动的,不然也不至于依着兄长过日子了!只是丈夫不在,女儿还是多懂些庶务好些。以后到了婆家,自身也能立起来!
张木早看出李娘子并不想养一个和她一般不懂庶务的女儿,此刻便笑道:“李姐姐放心,茂林机灵着呢!”
并不是她偏心,实是茂林这丫头脑子恁地好使,她竟想出,买满了两个竹篮便可以得一方丝帕,满了一两银子,便可得苏娘子亲手做的一个荷包,五两银子可得女学馆里特有的书袋!
女红课上,她们和苏娘子做的绣帕、荷包不要太多,她和几位夫子都收到了好些个不说,连小福福的帕子、荷包都有几十个了!
真真是物尽其用!
端午节还未到,女学馆里的竹篮子风靡了通台县不说,周家又闹了热闹出来!
☆、第95章 点点火花
周县令一直中风卧床,周夫人带着四个儿子日日守在床前,最大的儿子有十岁了,小的也有四岁。
周家二老看着床前的男娃,对儿子卧床不起的伤痛也消下去许多,凭着儿子攒下的家业,只要养大了这四个男娃,周家不愁没有再兴起的时候!
周家二老看儿媳的眼睛便越发柔和,儿子不行了,以后仰仗的只有孙子了!
周老太爷摸着稀疏的胡须对儿媳说:“老大家的,我和你娘年纪都大了,伢子又卧床了,这家以后就你来当吧,以后这家呀就靠这四个乖孙了!”
“是儿媳不孝,爹和娘早该安享晚年的,以后这家里的事儿媳便带看着,有不懂的再请教爹娘!”周氏听了公公的话,赶紧诚惶诚恐地道,这两个老不死的,说是看重她,还不是让自家相公一房一房小妾地往回纳,还藏着家里的地契、房契,让她动不动捉襟见肘!
周老太爷见儿媳一如既往的恭顺,心里颇为满意,拉着兀自对着儿子垂泪的老妻一声长叹,一声短叹地回了屋。
这几日饶是张木整日里在家里和学馆里转悠,也从爱打听的刘婶子那里听到,周府上近日来有好些牙人出入,说是周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