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时的力度远大于今天。至于后勤部门,早已完全社会化了,他们的饭碗大小得由市场来定。国家给的津贴,九成以上都用在了教师身上。我们从来没有也不能漠视教师的功劳和利益,他们是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流砥柱。正是为了让真正德才兼备的教师脱颖而出,担当重任,才需要这样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一位副校长解释了一番。
童教授补充道:“如果反对者是一名教师,我倒有理由怀疑是他不肯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一个轻松舒适旱涝保收的工作环境。立场通常会不自觉地决定一个人的取舍。今天上午我刚认识的一位评论家朋友,跟我提到了一些别人的观点,有人甚至担心北大清华会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这位朋友和我都认为这纯粹是主观臆断,不能成立。有些专门写时评为生的人,总喜欢信口开河标新立异,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对待这些观点,我们只能多一分怀疑的眼光和审慎的态度,因为他们的议论大多缺乏客观依据,都是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有些荒谬到了极点,不值一驳。如果说我们的名校太少了,应该多几个北大清华这样的,那么它们就不仅不是障碍,而且还是榜样,是领军人,是教育进步的一个航标。竞争产生差距,差距带来动力。北大清华并不妨碍别校的发展,每个学校所能切割的市场份额都很有限,而且学生的优秀与否也不只取决于分数,还有其他潜能可以挖掘。天光先生,我很想知道美国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天光一直听得仔细,既然童教授提到自己,他就开口道:“美国的名校资源肯定也属稀缺,因为名校和名校大不一样,它只是一种相对衡量,名校当中也分三六九等。顶尖的名校也就那么几所,四所和两所有什么本质区别?而且中国名校绝不仅是北大清华。美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与中国相类,只不过其总体质量和水平高一些。所以中国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提升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而领头羊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几所国际一流的大学,那么整个的教育状况都是失败的,因为其最高水平也不过如此。”
天光的精彩点拨赢得大家击掌。童教授接过话茬,“再回到刚才,如果持这种观点的是北大清华人,我有理由增添几分信任,但是如果出自外校中人,那就有可能是维护其自身的立场和利益。任何名校都不是谁想造就便能轻易培养出来的,关键还得靠自身在变革中求发展。看到别人成功了就给扣上个‘发展阻碍’的帽子,谁还敢做出头鸟啊,中国教育还怎么自由竞争,如何实现多元?”
童教授意犹未尽,端起茶杯轻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