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出于够便宜的原因,我接受了,虽然开始读起来有很多障碍,但是读多了,也察觉不出有多大影响。
……
在我当年的想法中,是没有什么书是不适宜看得。我当年就有汇集百家之学的想法,可是毕竟能力阅历有限,实际上做不到,只能算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
○面对炫耀,我选择了放弃与抗衡——自负=自卑
(2010年)我和F谈到中国人的很多心态问题时候,我说到一点是:
中国人的心态其实不是源于经济自身的好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是来源于贫富悬殊。这种差距造就人心与人心相抗衡的动力。
(2010年)有同事耗尽了积蓄买了一台高端的电脑,除了上网就没有其他的用处,我觉得是极为奢侈的一件事——超过个人本身受用的限度。当然美其名曰:炫耀。可能是活着的生活态度不一样,对于一些人这事未尝不可。
初中时候,在我周围的人里面,有很多都是出身比较好的,很多人都会有攀比的话题,吃喝玩乐。对这类话题,其实我基本搭不上边,在人前没有发挥的余地,自然会觉得自己卑微。所以我很少在人群里面提及这些事情,因为我没法体验,我没法在侃侃而谈的情况下去兑现一个真相。
——我放弃了。
那时候很喜欢老子的作品,一本正是提倡去除物欲的书籍,让我找到一个可以合理诠释自己的理由,同时我也喜欢《诸子百家》里面关于很多精神方面的理念。那时候很正气,甚至于有点脱离了现实,理想主义而不切实际。
随着比较突出的成绩公诸于世之后,来问问题的同学多起来。有时候会谈一些大道理,大人生,慢慢的就形成了被崇拜,被仰慕的心理。这种心理一直激励我需要看更多更多的书。
那时候,我很自负!很多事情我都不会放在眼里,有一个女同学跟我说:“甘高逗(太自傲)”。
贬低别人也许是我心中一个很开心的事情,别人的失败就是我的快乐。我知道我没有办法从金钱的角度上与别人比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式去彰显自己,希望被别人认可……其实我很少理解,感受到对方的感受。
(后来在高中的时候,当我处于弱势群体的时候,我那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初中的我是那么一个冷血无情,自负,自恃的人,我造成了很多人心理的创伤……)
这种自卑刻在心里很深很深。
○恶劣的环境,部队式的生活
初中是我读书生涯中生活环境最恶劣的,老师经常说这是部队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