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这类问题,除非你有很怪异的癖好或者可以以此为盈利地生活。
☆衍例之必定存在思维惯性
………………………………………………………………………………
一个坏人干了一辈子坏事,突然有一天他停止了干坏事,停止干坏事即被视为干了好事一件,于是社会就对这个坏人大加褒奖。一个好人干了一辈子好事,突然有一天他干了一件坏事,于是社会就对这个好人全盘否决。
………………………………………………………………………………
思维都已经成型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必存在思维惯性。(对同一个事物因所站的角度不同而两者概念不同,但实质一样。)
有一道IQ题是这样的:
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一毛”,二儿子叫“二毛”,三儿子叫什么呢?
有一部分人会答叫“三毛”。
当答案是一毛,二毛的时候,人们的头脑自动就识别出“毛”是不变的,一,二是呈数学规律递增。继而代入式地回答“三毛”。
——这就是思维惯性。
惯性一词源自于物理学中关于运动的相关描述,指的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的本能。而这种现象用之于描述思维上,则称之为思维惯性。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效应叫做鸟笼效应:
话说有一位出色的销售人员说服了你,挂了一个空鸟笼在家里面某个角落,情况是只要有人来到你家,大多数会好奇地问你一连串问题:
“鸟呢?”,“飞走了?”,“是不是死了?”,“怎么不再买一只?”。
如果你回答自己从没养过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不养鸟挂个鸟笼干什么?”,“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你是不是太有米了”。
终于,你忍受不了这无休止的解释以及解释之后的尴尬,只好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然后心安理得。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告诉我们,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有着强大的惯性思维:鸟笼必定用于养鸟,吃饭必定要用筷子,结婚必先买房……
但是,如果吃饭的时候没有筷子呢,很想结婚但是又没有房子呢?怎么办?
这时候,只要你想,只要能有一个工具能够把饭送到口里就可以了,哪管是什么样的东西,那你就想到了可以用勺子,甚至手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房子是一个栖息的地方,可以租房可以裸婚。
此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