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首先在头脑中有大概的轮廓。
轮廓的形成,现实运用当中,我们用的是感觉!
比如有两种不同的电话卡,卡1话费0。15元/分钟,冲100送400,另外卡2话费0。1元/分钟,冲100送100,笔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卡1,因为一看,感觉就是卡1划算了。事后笔者去拿笔算算究竟哪一种比较划算,花了几分钟时间,得出同样的结果。
但是,如果你把同样一个问题给一位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能否使用感觉的方法去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能!(碰运气就能了)
你们想想,我们能准确回答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知道对比算术的模型(如方程,如大小比较关系),但是这种知道,并不一定是我们能很清楚表达出来的,它可能已经内化为一种感觉!
“你有算过吗?”
——“没有,这是我感觉出来的。”
②暗箱模型
我们以暗箱模型作比喻:
比如说,在生物界中,母螳螂吃公螳螂,这是众多的螳螂进化历程中所内化的一种生物指令,如果你采访母螳螂:“你为什么要吃母螳螂?”笔者打赌它绝对答不出来。
再比如人的下意识动作,一个人的表现,一个经济现象都是有内部综合元素构成的。
一个人的感觉不准确,是因为其对应方面的理性还不足!
所以有读者问笔者,“怎么提高自己的感觉呢?”
——应该设法去完整地做一些实事(理性的事情)!所以存在行业职业感觉第六感等说法。
“怎么去提高自己对人的判断能力?”
——看一些有理论系统的心理学书籍,之后再补充一些枝叶。必须是要系统的,因为如果在暗箱里面都是一些矛盾的方程,你的感觉,你的判断能力就会很“矛盾”。
曾经有读者问:“你对我们公司比较了解,我想问你对公司现在的人事调动有什么看法?”
笔者跟他说了很多,其中有一点提到安插人员的问题,什么时候派谁去管,派谁作为谁的助手,职位怎么调动,那些都像方程一样,引出变量出来,而且他们已经计算好其方程的走势。这一点故事最多的就要数中国的权术,特别是争权夺位,排斥异己,拉拢站队,宣传造势……!——所以呀,门外人看热闹,门内人看门道。
第三层,直系因素
直系因素,很简单,就是很单一的影响因素。
比如说,“你为什么要吃饭呢?”——“因为我饿了。”如果你答,“因为我干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