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那样建团练,省里由一人统领。谁来筹办此事呢?他首先想到罗泽南。
罗泽南是个出名的理学家,但他并不空谈性理,而注重经世致用,他的弟子中能人不少。从去年以来,他在湘乡主办团练,集合了一千多人。由于练勇有功,已被保举候补训导。不过,罗泽南虽然办团练有经验,但毕竟位卑人微,长沙不是湘乡,他难以在此站住脚。自己出面吗?也觉资望尚浅,恐别人不服。这个大任,由谁来担负呢?他想起江忠源,但长沙城防离不开他。郭嵩焘呢?他是个典型的书生,不堪烦剧。欧阳兆熊呢?此人太不讲法规,不能充当领袖人物。想来想去,无一人合适。左宗棠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突然把脑门一拍,大喜道:“我怎么一时忘了此人!”
他急忙走到签押房,以少有的兴奋情绪对张亮基说:“中丞,这主办省团练的人有了。”
“谁?”张亮基高兴地问。
“中丞看,正在湘乡原籍守制的曾涤生侍郎如何?”
“涤生侍郎的什么人亡故了?”
“他的母亲在六月间就已去世。他由江西主考任上折转回籍奔丧,回家已有两个来月了。”
“这段日子给长毛冲得六神无主,也不知道涤生兄回籍来了,真正对不住。要是由他来主办,那当然是太好不过的事。”略停一下,张亮基说,“不过,听说曾涤生为人素来拘谨,最讲名教,他正在服丧期间,能出山办事吗?”
“这点我也虑及了。墨绖从戎,古有明训。涤生重名教,但更重功名事业。只要大人作书恳请,一面上报朝廷,请皇上下诏,我看他会出山的。”
“好,我这就修书,请你拟个折子。”
一谢绝了张亮基的邀请
湖南乡下有躲生的习俗。
十月十二日,是曾国藩进四十三岁的生日。自从道光十九年冬散馆进京,他已是十二个生日没有在家过了。父亲和弟妹们暗暗在准备为他热热闹闹办一场生日酒。远近的亲朋好友早就在打听消息。他们中间有真心来祝贺的,但更多的是借此巴结讨好。
曾国藩童稚时期,正是家境最好的时候,后来弟妹渐多,父亲馆运常不佳;叔父成家后亦未分爨,叔母多病,药费耗去不少。到他十多岁后,家境大大不如前,因而从小养成了俭朴的生活作风。回家来,他看到家里的房屋起得这样好,宅院这样大,排场这样阔绰,又惊异又生气。母亲的发丧酒办了五百多桌,惊动四乡八邻,也是曾国藩不曾想到的。他把几个弟弟重重地责备了一顿,为着表示对他们这种讲排场、摆阔气的不满,他决定不办生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