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他早有所闻。曾国藩摘下插着双眼花翎的珊瑚红顶帽,将它放在右手边,低下头去,高声说:“臣曾国藩叩谢天恩!”然后一连叩了三个头,青砖地发出三下沉厚的响声。叩完后,他站起来,右手托着大帽子,向前走数步,在正中一块软缎垫子上跪了下来,恭听天语。
片刻之间,养心殿东暖阁里阒寂无声。曾国藩额头上沁出细细的汗珠。
“曾国藩,你在江南的事都办完了?”说第一句话的那个女人终于开腔了。
“是的。”曾国藩趁此机会抬起头来,向前面迅速扫了一眼,然后赶紧垂下,答,“臣在江南的事都办完了。”
就这一眼,他已将面前的布局看清楚了。皇上端坐在正面宝座上,身材似乎较瘦弱,面孔苍白,一脸稚气,眼睛望着远远的门帘子,并不看他。刚才说话的太后坐在北面,南面也坐着一位,两位太后的前面都放着一层薄薄的黄幔帐。曾国藩已从军机处得知,召见时慈安太后坐南,慈禧太后坐北。因此,刚才的问话出自慈禧太后之口。
“勇都撤完了吗?”慈禧太后又问。
“捻寇灭后不久都撤了。”曾国藩答。他神情紧张,背上已渐渐发热。
“撤的几多勇?”又是慈禧太后的声音。
“撤的两万人,留的三万人。”不是讲都撤了吗,怎么还留有三万,比撤的还多?曾国藩自己已发觉这中间的矛盾,心里一急,背上的热气立即变成汗水。
“何处人多?”
“撤的以安徽人最多,湖南也有一些。”见慈禧太后并没有就两万三万的数字查问下去,曾国藩略松了一口气。
“你一路上来也还安静吗?”这是慈安太后在发问了。
“路上很安静。”曾国藩答,“起先恐怕有游勇滋事,结果一路倒也平安。”
“你出京多少年了。”慈安太后再问。
“臣出京十七年了。”
“你带兵多少年?”还是慈安太后的声音。
“从前总是带兵,这两年蒙皇上恩典,在江南做官。”答到这里,曾国藩的紧张心情开始松弛下来。
“你以前在礼部?”
慈安太后的问话虽多,但最好回答,曾国藩不要作任何思考。他答道:“臣前在礼部当差。”
“曾国荃是你的胞弟?”慈安太后又换了一个话题。
“是臣胞弟。”
“你兄弟几个?”
“臣兄弟五个,有两个在军营死的,皆蒙皇上非常天恩。”曾国藩说到这里,心里微微一颤,他想起了庐山黄叶观里的温甫。温甫走后的最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