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不了你,因为写这份建议书涉及B地的许多资料,他一直没接触过,看过资料后再写要花至少一周时间。
可怜的小吴就在单位中被人踢来踢去,问题还是没解决,结果被老总骂了一顿。
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较弱,面对困难、担当责任时往往会退缩。因为当一件事情,可以做的人多了,人们就会觉得并非一定要自己做。人们会想,“既然大家都可以做,凭什么要我做?”“他能帮你,你去找他吧!”“我还是少管闲事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责任分散效应”。
在美国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轻女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刺。她绝望地喊叫:“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楼上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从而产生一种“我还是少管闲事”“会有人救她的”的心理。
所以,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他人是否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而要打破这种心理,就要让对方感到帮助你是他一个人的责任。
小李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好遇到一个小孩子落水了,很多人在围观,却没有一个人跳下水去施救。小李非常着急,他想救人,自己却是个旱鸭子。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他看到围观的人中有一个他认识的人——小区外面报刊亭的杨老板。他曾听说杨老板经常游泳。于是,他大声朝杨老板喊道:“杨老板,还不赶快救人啊!”随着小李的喊声,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杨老板。
杨老板马上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再不救人,就会受到众人的唾骂。于是,赶紧跳下水去。
有时候向很多人求助,不如向某一个人求助,并强化他的责任,也就是说认定了某一个人能帮助你,而不要给太多人踢皮球的机会。
将“不值钱”的东西,送给清高的他
所以,要让对方接受你的礼物,就要在人们的这两种心理之间权衡:既勾起对方的“贪欲”,又不让对方觉得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