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指的是后勤。战争拼的是经济,而经济的具体表现,就在于战场上的后勤工作。在那个时候,没有高速路,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大量的战争物资要运往前线,需要的后勤人员,绝不少于前线。
上个纪世末,有人将朝鲜战场上的中美两国后勤,做了一个比较。美国军队,一个前线士兵,就有十三个后勤兵在为他服务;中国呢,一个后勤兵,必须为前线上百人士兵服务。面对如此巨大的战争差距,我们还能打退美国大兵,简直是奇迹啊。
邓骘可能曾经相信过奇迹,但是他绝不相信,奇迹不可能在他和任尚身上出现了。回头看看,前线输了战争,西北各郡人心惶惶,物价大涨。百姓吃不起饭,死人接连不断,后勤粮食也一时无法送到前线。
这时,一封急电改变了邓骘的困境,让他犹如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三、囚徒困境
有时候,人生就像是爬楼,有人哄你上了高楼,则在底下把梯子抽掉走人,让你在上面干跳脚。然而邓骘被困于高楼,怨不得别人,是他自己架着梯子上来的,羌人却防不胜防的要烧他梯子,要怪只能怪时运不济。
邓骘还没有彻底绝望。正在他犯愁的时候,他看见有人抱着梯子,正在朝他的方向赶来了。人是邓太后派来的,但梯子是别人送的。送邓骘下台阶梯子的人,名唤庞参,时为工程部一主管,河南人。
须不知,庞参这一回也挺不容易。他因为被指控犯罪坐牢,刚刚才出监狱。蹲牢的时候,庞参人在牢房里呆着,可心则没闲着,他眼观八方,四听四方,消息灵通得很。他通过儿子,把他一封奏书,送到了洛阳城。
庞参以非专业人士,替邓骘提出了专业撤退的安全路线。他的奏书是这样写的:西凉兵荒马乱,兵灾天灾一道起哄,粮道难继,与其在那里跟羌人拼命,不如先撤一步,让征西校尉任尚屯守凉州。停止征税,停止征兵,给农民种田养地的时间。这样,不出几年,只要汉军元气恢复,羌人元气大伤,即可迅速出击,消灭羌人。
先不管这建议有没有漏洞,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对邓骘有利。
把危险留给别人,把安全留给自己,邓太后严重同意庞参意见。惊喜之下,叫人唤来庞参,人家则告诉她,庞参想来都来不了啦,因为正被关在监狱里。
一股莫名的忧伤,掠过邓太后的发际。她马上下了一道诏,把囚徒庞参提拔为谒者,命令他马上起程,赶往前线督导三军。有了庞参奏书作为理论论据,紧接着,邓太后又下一道诏,命令邓骘回京。
这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