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天,最后,终于驶进了塘沽口的十八湾。
在烟台看惯了青蓝色的美丽的大海,又在故乡福州饱览了亚热带特有的郁郁葱葱和姹紫嫣红之后的小冰心,乍一看见十八湾的浑黄的河水和极浅的河滩,内心里立刻涌起了一股抑郁和烦躁的情绪,——她觉得这里的颜色,实在是太黄了,太单调了!
抵达塘沽之后,他们又坐上了火车,先天津,后北京。虽然陆路代替了水路,而令人抑郁、烦躁的黄色,依然不改。小冰心想起了初秋的南国——那里,是一片充满了生机的绿色。深绿,浅绿,翠绿,墨绿,相间交错,彼此映衬。而这里,初秋的北方,却只能够在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的基调上,偶尔看到一小块一小块的绿色,点缀其间。车窗外面那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总是黄多青少,虽然方圆十分辽阔,却显得缺乏生气。这些一望无际的缺少生气的农田,给热爱大自然、初次来京的小冰心,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当火车徐徐地驶进北京东车站的时候,谢葆璋已经站在月台上,迎候着自己的妻儿和妻兄。他把他们接出了站台,然后又把他们安置在站外等候的马车上。小冰心就这样,生平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北京,这座历史上的名城,它曾经是几代封建王朝的京城,当时,又是袁世凯政府的所在地。对于一个初次见到它的仪容的人说来,它应该具有怎样的雄姿和怎样的魅力,才能算得名副其实呢?
冰心是在大海旁边长大的孩子,又刚刚告别了有着亚热带风光的美丽的故乡,她曾经饱览过大自然变幻无穷的神奇形象,以及绚丽美妙的色彩,这个从小就爱独自幻想的小姑娘,会对将要成为她的第二故乡的北京城,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呢?
关于北京,小冰心早就听到过不少不很诱人的说法。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舅舅们——老同盟会员杨子敬先生,还有正在大学读书的年纪较轻的舅舅,就在家庭里的闲谈中,多次地讲起过北京和那里的皇宫。他们讲过清政府的昏庸和腐败,讲过北京市容是如何的破旧和颓败,老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贫穷和困苦。所以,当小冰心知道父亲已经为他们全家在北京租好了房子,母亲和舅舅就要带领自己和弟弟们到北京去,她却对这个将去的地方没有什么迫切的向往。
这时候,小冰心已经跟随着父亲、母亲、舅舅和弟弟们,离开了北京东车站。首先映入小冰心眼帘的,竟是一座灰色的又高又厚的城墙。小冰心坐在马车里,好奇地观赏着窗外的街景——果然象她舅舅们所说的那样,这个赫赫有名的京城的市容,原来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