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
204。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毛泽东)
205。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206。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207。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毛泽东)
20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209。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210。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
211。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毛泽东)
21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
《唐诗鉴赏辞典》
感遇十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
2。自尔:自然。
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有《曲江集》。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