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
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
醉也无人管。
【注解】:
1。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2。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3。“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赏析】:
此词抒写游子思乡的情怀。上片写游子在深山溪桥边,遥念家乡社日,看到双双飞燕而自伤孤单。下片写游子长期飘流在外,春衫已破,满是泪痕,却还不知归期。末尾连用三个“无人”,点出不仅赏花、饮酒都无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顾。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通篇缠绵凄恻,委婉含蓄。
黄公绍
字直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隐居樵溪。著有《在轩词》,有《'左〃弓〃右〃疆〃的右边'村丛书》本。
*解连环*
高观国
露条烟叶,
惹长亭旧恨,
几番风月。
爱细缕、先'上“穴”下“卒〃'轻黄,
渐拂水藏鸦,
翠阴相接。纤软风流,
眉黛浅、三眠初歇。
奈年华又晚,
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依依灞桥怨别,
正千丝万绪,
难禁愁绝。
怅岁久、应长新条,
念曾系花骢,
屡停兰楫。弄影摇晴,
恨闲损,春风时节。
隔邮亭,
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注解】:
1。'上“穴”下“卒”':突然出现。
2。拂水藏鸦:形容柳的枝叶渐长。
3。三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如人形,一日三眠三起。
4。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里泛指送别之处。
5。花骢:骏马。
6。兰楫:这里泛指舟船。
【赏析】:
这首词咏柳怀人,轻柔细腻。上片着意写柳。露条烟叶,翠阴相接。风流纤软,絮飞如雪。下片因柳怀人。灞桥依依,难禁愁绝。曾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