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知觉总是通过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实现,媒介可能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四季的转换、昼夜的交替等,也可能是机体的生理状态如睡眠周期、月经周期等。
(3)感知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感觉与知觉很难区分,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颜色总是某种对象的颜色,声音总是某种东西发出的,软硬属性也总是某种对象的,反过来某种对象也总是有颜色和硬度的。因此,人们把感觉与知觉合称为感知。
观察力就是在感知过程中形成的,脱离感知过程,也就没有观察力。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感知能力,或有感知能力而未感知任何外部对象,他都不会有观察力:
国外有人让成人受试者呆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特殊实验室内,不让他感知到任何一个外界对象。过了一段时间,受试者开始产生幻觉,随后又出现了极度警戒状态,并且伴随有闭锁恐惧症。再过一段时间,受试者对环境的兴趣完全消失,开始转向注意自身,产生忐忑不安情绪,丧失了观察力。
第36节:观察力与注意力
观察力与注意力
注意力是观察力的基础,没有注意力,就没有观察力。观察力同注意力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成功者往往具有很好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对人生和事业专注而执著。
注意力是有目的地将心理活动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的能力,是对事物和现象的警觉、选择能力,即指向和集中能力。观察力是人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观察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注意的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意向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观察力也就是注意力的聚合。
控制和集中注意力,使其根据我们的需要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集中性和稳定性,对于提高观察的效果大有裨益。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与思维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关系。思维越活跃,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观察活动也更有效。
好的观察力的表现
(1)指向明确,观察全面
观察力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这就使得各种观察活动能遵循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能自始至终。比如:明确观察目的及对象……合理安排观察顺序……把观察结果同研究的问题结合思考……考虑每个观察步骤是否达到目的等等。
指向明确、计划清晰,非常有利于在观察时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而不是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而全面,正是观察的基本原则: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古医书上看到巴豆是泻药,于是在治病时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