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不扣地执行。但光有闹钟和时间表也不成,练听力和口语要用到很多工具,对我来说最好用、最实惠的要算是收音机了。
收音机是我小时候的一种情结。爸爸妈妈从小就教我唱山歌,但是我更喜欢听收音机里播放的歌。邻居家的收音机传来歌声的时候,我就飞快地跑到别人家里去听。有时候,也跑到别人那里看电视。这些东西很珍贵,我们那个村子里没有多少。
邻居调台的时候,我就会问,这个旋钮管什么用,那个旋钮是做什么的?一来二去,我自己也会摆弄了。邻居很大度,总是让我自己调台。
有一次,我在调台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虽然听不懂,但觉得很好听,我被深深地迷住了。
我惴惴不安地问:“这是什么声音啊?我一句也听不懂。”
邻居说:“你听这个干吗?这是外国话,你听不懂的,傻小子。”
当时收音机里也没有多少节目,这些优美的外国话成了我听收音机的重要内容,每次我都会把耳朵贴在喇叭上,想要辨别出这些奇怪的声音里藏着的秘密。后来我才知道,邻居所说的外国话就是英语,我从收音机里面记住了英语的声音。这段经历成了我童年经历的一部分,这是我第一次对英语产生兴趣。
在广州,我买的第一件贵重物品就是一台德生牌收音机。从广州到北京,我一直带着这台收音机,把它看作最便宜的英语老师,特别是在1997年和1998年,我每天中午坚持收听北京教育广播电台的中级英语听力集锦。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一次,我去教室看书,把收音机忘在了车筐里,出来后发现伴随了我几年的宝贝收音机被人拿走了,这着实让我心痛了一阵子。
在一般人眼里,很好的收音机只要几十块钱,实在不算什么贵重物品。但是,1997年的时候,我的收入只有370块钱,还得给家里寄钱,实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所以,当时我用的东西几乎都是二手的,而且经常为了几块钱和人家讨价还价。我的收音机丢了以后,就打算再买一个。直等到七月份毕业生离校,我赶紧跑到学校小树林里的二手市场去淘收音机。在一个毕业生那儿,我看到一部八成新的收音机。我知道它的全价要80块钱,他卖40块,但40块钱对我来说还是一笔大开支,我心一狠说:“20块钱行不行?”他不太情愿。我就再加五块,他还是不同意,我只好又再加两块。就这样,我一块钱一块钱地往上加,我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