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的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口味,也是因为那个日子和吃的方式。那一天是一九九四年的中秋节。我们一行人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和一群素不相识、语言不通的克里雅朋友一起过中秋节(克里雅人并不知道这个节日),想想都有点儿梦幻,有点儿穿越时空的感觉。
进沙漠之前,制片主任就提前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瓶伊利春酒和两只月饼。月饼是在县城供销社买的,最好的那种,也就几毛钱一只。酒虽然很便宜,两三块钱一瓶的那种,但我觉得还挺好喝的。当天晚上,克里雅朋友在沙漠里生起篝火,我们十几个人围在篝火旁,用削尖了的红柳枝穿着一大块一大块的羊肉,在篝火里烤着吃。火苗蹿起来一人多高,烧得噼啪作响,火焰映红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笑脸。远处传来克里雅女人和孩子的欢笑声。我们嘴对着瓶子口大口大口地喝着廉价的烈性白酒,扯着嗓门说话,不时有人大笑。
那天晚上我们说了什么,我一句也不记得了,因为我当时就没在听,我只是被'·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那种氛围感染着,陶醉着,晕晕乎乎地跟着他们说笑。一抬头,沙漠里的月亮在那个晚上大得吓人。沙漠里晚上的风已经很凉了,肚子里装着酒,身上发热,吹着晚风很舒服。我想起一句诗: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个晚上我都在内心的这种穿越时空的梦幻情绪里荡漾着,很快就醉了。
西域印象后记
三个月的新疆拍摄生活并没有多少能成为“故事”的东西,只有很多片段,有壮美,有震撼,有历险,在那之后的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此贴近地深切地接触和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我的一部分属于那里,在赛里木湖、天鹅湖边,在喀什的巴扎,在吐鲁番的火焰山和葡萄沟,在乌尔禾的魔鬼城,在夏塔温泉,在慕士塔格冰川下,在克孜尔千佛洞,在阿拉山口的边贸市场,在肖尔布拉克建设兵团的农场……全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浓烈的伊力特酒,香甜的瓜果,黄昏清真寺里传来的洪亮的祈祷,穿着艾得利丝绸跳着麦西来普舞蹈的美丽的“古丽”们,弹着热瓦普的维吾尔族老大爷,他们在我的记忆里,从来不曾模糊。
第十七章我爱养狗
我养过两条狗,一条是斑点狗,我懒得动脑筋给它起名字,就叫它“斑点”,另一条是边境牧羊犬,叫小发,都属于工作犬。
其实养什么狗得看人的需求。不少人选择专供人欣赏嬉戏的玩赏犬,外形漂亮,惹人宠爱,比如吉娃娃、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