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就在我写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她刚在大一春季学期的半期考试中得到了3个A、l个B(年级平均分为B),而且有些课的得分远远超出得A的水平。应当特别强调的是,我并不是反对培养“神童”和少年大学生,相反,我认为应该而且可以大量培养“神童”和少年大学生。只不过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我很高兴自己优先选择了素质教育,使得婷儿虽然没有在少儿时代成为世人瞩目的“神重”,却仍然成了一个全面发展、后劲充足的人。
继续开发智力,玩要玩出“名堂”
对我来说,放弃培养“神童”的计划,只是放弃提前学习小学功课而已,并不等于放弃家庭早期教育。相反,我正是要把追求学业进度的时间和精力,继续用于婷儿的全面发展。
3-6岁期间,最重要的仍然是智力开发优先。因为科学家们相信,人类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时就已完成。尽管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新近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大脑在几个关键领域的巨大变化一直会发展到青春期,但这只是一种被称为“调整”的解剖学变化,这些科学家依然认为,跟踪大脑发展的不同阶段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智力和感情的发展。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段,无疑还是在大脑迅速发展的0-6岁期间。
继续开发智力,也就是继续培养婷儿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视觉驱动能力等。这些能力被认为在孩子满6岁以后不再变化,并且与各种升学考试的测试成绩密切相关。可以说,我和婷儿相处的每一分钟,心里都绷着开发智力这根弦儿。
1984年7-8月,婷儿的智力出现了一个飞跃,使我不能不在繁忙的事务之余挤出点时间把这个飞跃的表现记下来:
这个飞跃,最突出表现在她完全独立的即兴吟诗上。大概是8月中旬吧,一天下午,我和小保姆带她去《四川日报》社食堂吃晚饭,路上,婷儿在我的邀请下为小树苗作了一首诗:
小树苗啊。
给我们一些风吧,
把我们走出来的汗都吹掉,
大家多高兴啊,
大家多喜欢小树苗啊!
这是一口气念出来的,还带着表情。
我如此重视这件事,并不是因为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它表明了婷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又有了新的突破。第二天晚上,我们到人民南路的街心花园去看新修的彩色喷泉,婷儿又念了一首描述性的“诗歌”。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