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日》
拍电视剧的兴奋劲儿刚过去,各大报纸上同时刊登的“《新中国的一日》征文活动启事”又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在选修“中国现代文学史”时了解到:半个世纪前,以茅盾为首的一批进步文化人曾经发起编辑了一本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一日》,这部征文集通过众多普通人的笔,为1936年5月21日的中国照过一张“像”,它为唤醒中国人的救亡意识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没想到,50年后的今天,又有一批有心人想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方式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摄一张“像”,既可给渴望了解中国近貌的中外朋友们以直观生动的印象,又可与50年前的中国做一个对比。《新中国的一日》编委会呼吁各界人士都把1987年5月21日这一天的经历、感受写下来寄给他们,入选的征文将由华夏出版社结集出版。
这则启事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编委会共收到稿件13000多份,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都踊跃地参加了征文活动,如宋希濂、费孝通、夏衍、杨沫、聂卫平、沈醉、叶永烈、程乃珊。。。。等等。我和无数热爱祖国的公民一样,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参加这次有益于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横断面的征文活动,把当代中国社会一日中的点滴留给后世”。而且我还希望有婷儿这样的接班人在50年后再次发起《新世纪中国一日》征文活动,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于是,我在5月21日之前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婷儿听了,并且告诉她,我准备把她当时正在做的一个智力训练活动“家庭新闻发布会”写下来。婷儿对此也很感兴趣,那天一出幼儿园,我们在路上就开始了问答,回家以后,又用录音机把我们的问答重复了一遍,然后再根据录音整理成了这篇应征的稿件:
幼儿园里的“新闻”一一刘一婷答妈妈问
妈妈:婷婷,你先做个自我介绍好吗?
婷婷:好吧。我叫刘一婷(“亦婷”是后来继父帮她改的),是成都币第3幼儿园大(2)班的小朋友。我今年6岁,是3月份过的生日。满了6岁以后,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妈妈都要让我“发布新闻”。我总是一坐上“专车”(妈妈的自行车后座)就开始讲幼儿园里的各种事情。妈妈边骑车,边给我的“新闻”评分。有的评成“好新闻”,有的评成“一般的新闻”,还有的干脆就评成“不是新闻”,真好玩儿!
妈妈:今天不比往常,咱们要把幼儿园的新闻写下来,寄到华夏出版社,印到一本书里,你还记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