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再起任何波澜。”
小朋友,不要打草惊蛇。明年就是1966年了,运动一来,还愁没人拿这事做文章?到了那时,这个把柄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呢。
就是不知道前天当着她的面趾高气昂地强调自己是个高中生的田紫云,到时候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估计蛮精彩。
这个,看狗血一家人鸡飞狗跳虽然无聊,但八点档肥皂剧也是个乐呵不是。谁看热闹还嫌事大啊。
第14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重写了))
田蓝美滋滋地上了往甘宁军团农场去的火车,信心十足地等待开启自己的军垦事业。
结果车子一开,她就知道厉害了。
1965年的全国火车跟2021年高铁线路遍布全国不同,车次相当紧张。
他们这帮军垦战士坐的是一趟货车,每节车厢坐三四十个人,席地而坐,不拘男女。
中午和晚上吃饭都是预先安排好在车站里,吃的是大米饭跟馒头还有炒大白菜和红烧萝卜,管饱。连吃带活动午饭晚饭各一个小时。
是不是听着挺美的?即便晚上得在车厢里打地铺或者靠着车厢睡觉也并非不能忍受。
但是,请别忘了货车正常状态下装的是货,货物不用屙屎屙尿,所以车厢不用准备厕所,但是人有三急啊。
内急问题如何解决?军政干部有办法,一节车厢放一个马桶供人使用。
知青们彻底疯了。
这男女生可以自觉分开,但车子行驶过程中绝对不能开门,只能开两扇窗透气,那气味,甭提了。
广大知青一致认定铁路方肯定怕他们半大的小子吃穷了老子,所以故意使这种阴招,好让他们到了车站也没胃口开动。
此话不是无的放矢。毕竟去甘宁农场的知青都是63、64、65届的初高中毕业生,正是能吃的时候。
他们有的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盖了“此人不宜录取”的红戳,断了升学希望,不得不去最偏远的地方希冀可以获得肯定。有的则是单纯响应国家号召,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铆足劲干出一番成绩来,在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留下自己的脚印。
众人一个接着一个喊口号,有的说要扎根戈壁滩,做最挺拔的白杨。有的说愿为雄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翱翔。有的说要像刑燕子、董加耕一样,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
田蓝知道今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明白眼前的青少年的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