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的有一次,我在与我国著名教育演讲家李燕杰教授聊天时,李老谈及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德国汉堡讲学时,一天晚上,几个德国人请李老吃饭。席间问及李老,为什么德国人诺贝尔奖得的多,李老一时难以作答,便顺势将问题推给对方。德国人说道:“我们德国人之所以诺贝尔奖得的多,是因为在我们德国音乐家多;为什么音乐家多,因为诗人多,从贝多芬到海涅等等众人,不胜枚举;为什么诗人多,因为哲学家多;为什么哲学家多,因为教育家多;为什么教育家多,因为社会实践家多。”李老顿悟其中奥妙:不懂得音乐、诗歌,没有一些美学观点,没有形象思维,就谈不上灵感与创造,更谈不上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静态与动态
一次,我应邀为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协会作一场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报告,数百位学生聚集在大礼堂,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笑声朗朗。
其间,有的同学现场拿出求职简历,要求我指出其中的弊病。主办者认为不妥,怕我反感,我当即表示:“人的心在哪里,志就在哪里,哪里便是课堂。不一定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才是听课,没准儿人在课堂,而心却在操场,心性互动才是最关键的。”
时至今日,经常听到有职场的朋友抱怨,“大学四年什么都没学着,学的那些东西现在工作时一点都用不上,还不如人家很早就步入社会的高中毕业生,最起码比我们多四年的实践工作经验。现在的社会是现实的,现在企业主要看重员工的工作经验和能为企业赚钱这一点……”这话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残酷的,但这也是现实的。因为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是静态的,而在市场经济中所应用的知识却是动态的,是瞬息万变的。
但请大家牢记,我们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动态的;我们挑灯夜战、扶案苦读的那种求知欲也并不是静止的;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思考时,也无形中培养了我们动态的思维模式……这些无形的能力,都将在我们从业后得以运用和发挥。因此,大学期间培养出的综合知识素质是很重要的,同时,培养学习知识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动中专注,在动中育情,在思维的跳动中工作,在思维的跳动中感受、创新!(如图19所示)
已知与未知
在认知问题上有已知与未知之分(如图20所示)。中国的教育方式在授课方面往往是传授学生已知的东西,却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思索能力。进入职场的人往往感慨:哎!学来学去,学了这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