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真空运输管道,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但也就那样,不过是多添加了几条运输管道而已嘛,这成本问题肯定会高的令人发指吧?
任鸿似乎看出了众人心中的疑惑:“值得注意的是,浮空高铁和超级高铁看起来近似,但却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超级高铁的核心技术仍旧是电磁悬浮技术,而浮空高铁的核心科技是反重力。”
“同样是以悬浮为核心理念,都是为了减少接触摩擦和空气摩擦而设置特殊的同行环境。而其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若是换算成电能做一个对比,那么浮空高铁每度电的运输能力是超级高铁的150倍;二,浮空高铁对于硬件的依赖比高级高铁要小太多,我们打造一个七运输口的蜂窝状真空运输管道,只是为了一个真空环境,仅此而已,所以实际上的投资成本刚好跟打造一条胶囊真空运输管道是相当的。”
任鸿说道这里,场下又是一阵低声的讨论声,显然有点不太相信,笑了笑,解释道:“浮空列车是以反重力科技为核心,保持悬浮状态的不是利用电磁悬浮系统,所以我们的蜂窝状复合型真空管道只需要考虑一点即:那就是保持真空环境,并安全可靠。”
“这意味着成本大规模的削减,埃隆。马斯克的技术团队已经能够做到把真空管道的极限压强降低至1000帕以内,一个大气压等于101325帕,这相当于抽掉了蜂窝管道密封舱中99%以上的空气。”
“反重力同样是耗能大户,那么浮空列车上的反重力装置该如何获得动力?”任鸿自问自答:“核动力,我这里有一份大致的数据,浮空列车一次核燃料添注可以维持15年的基本运作,除却不可抗拒的因素为前提下,可以保证满足15年的需求,15年后才会进行核燃料补给。”
核子能源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最高效的清洁能源,简直就是为这些能源消耗大户连身配置的,像大型的动力设备,如航母等等,无不是核动力驱动。
“那么问题来了,浮空列车不具备电磁悬浮系统,那么是什么动力驱动数万吨级的核动力浮空列车前进的?”任鸿面向全场的观众又一次抛出了问题。
“当然,我们可以借助反重力驱动,理论上是可行的。”任鸿如此说道,但又很快的补充了一句:“成本太高了,高到什么程度?用反重力驱动列车行驶将意味着平均每18个月我们就要进行一次核燃料加注补给,注意,即便是核动力,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反重力装置的最大目的是让车子悬浮起来就可以了,用这项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实在伤不起,除非把票价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