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起了床,颤微微的来到教堂,徒手爬上五层楼高的支架,仰着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竟然越画越有干劲,体力与智力越来越好。教皇老死了,换了一个新教皇,他还在画,新教皇死了,又来一个新教皇,新教皇又死了,一直死了三个教皇,他还在画。他足足画了16年,到他89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项永载史册的艺术巨作。
最后一次走下支架的米开朗基罗显得容光焕发,他兴奋极了,穿上厚重的骑士铠甲,手持长矛,骑上战马,像个疯子一样到旷野中奔驰,欢呼自己的胜利。
在完成这项任务以后不到一年,米开朗基罗去世了。
这个小小的故事中,米开朗基罗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艺术史上的奇迹……圣彼得堡教堂圆顶壁画,一是生命的奇迹,一个垂死的老人不可思议又活了十六年,而且越活越精神。是什么力量让米开朗基罗完成了这两个奇迹呢?答案很简单……热情,创作的热情。
热情是支撑生命的元素,是完成一切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动力。有了热情,什么人间奇迹都可能创造出来,没有热情,再伟大的奇迹也将被慢慢侵蚀,直至毁灭。
类似的例子还有汉朝的班超,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听说他年轻的时候本是一个高官子弟,有一天在家里写字的时候,听到了匈奴骚扰边疆的消息,将笔猛掷于桌案,愤然而起,说道:“国家有事,大丈夫当骑马杀敌,岂能在此空做道德文章!”于是上书请求出使西域,这就是有名的“投笔从戎”的典故。在这种高昂的热情的驱使下,班超一生纵横西域、灭国无数,为汉朝夺回了因为王莽之乱而失去的对西域的控制权。在西域呆了几十年之后,当年“投笔从戎”的少年英杰终于须发竞白,产生了回家乡看看的念头,于是上书请返,奏章中写道“不敢望返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英雄垂暮之情,读来令人落泪。后来皇帝准许他返回故乡,他回到洛阳后在家里住了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我想,如果他还呆在西域的话,一定可以再活更长的时间,创造更多的英雄业绩。
几乎在所有领域获得成功的人士都曾留下关于热情与成功的名言:
勃兰特·罗素是二十世纪哲学家中最生命卓著的一位,他在所有方面的工作都对同时代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在哲学上创立的逻辑分析方法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他对基础数学的贡献导致了第三次数学革命,他在社会政治各个领域的论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总结自己丰富多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