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背了不到六课,这个教授就哭了起来。这个教授为什么哭啊?是不是因为发现自己冤枉了好人而良心发现?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因素在里边。不过教授自己解释说,没想到新概念里面这么好的文章,没有一个美国学生背过,却被一个中国学生背了,让我很难受。不管他这种难受是出于什么心理吧,反正他不再会怀疑这个学生的文章是抄的了,也不再敢随便歧视中国学生了。
所以,正如本书开篇所言,学习讲究的是一种素质,而不是某种方法。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素质则可谓万变不离其宗。现在讲学习方法的书很多,大部分都是很好的方法,但是那么多书、那么多人看了,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受益了呢?不得而知。或者说,同样的方法,为什么有人能够通过它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而有的人却毫无起色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无论什么好方法,拿过来用,都必须能够发挥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天一天坚持不懈的去做。将一点一点的努力汇聚起来,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学习进步的阶梯型曲线
我们的学习也有类似“悟”的道理。这个所谓的“悟”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学习进步的阶梯……………当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阶梯。只要平时多努力,坚持下来了,总有一天会实现成绩的飞跃。
第56节:所谓的机缘
佛教的分支禅宗有一个很著名的教义:“悟”。认为修道者经过长时间的苦修,会在某一个时间突然“开悟”,一下子明白人生和世界的终极真理。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是一个和尚,修道修了很久都不能开悟,心中特别烦闷,终日郁郁不乐。有一天,他一边走路一边想:“我怎么就悟不了呢?是不是没有这个天份?”不知不觉走上了一个独木桥,突然脚下一滑,“咚”的一下掉进河里,被冷水一激,顿时恍然大悟,还立刻做了一首偈子: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他到底悟了什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永远无法得知了。不过,多年的修行,至此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也确实令人替他高兴。“悟”固然需要一定的机缘巧合,但却是跟平时的苦修分不开的。禅宗有云:“人人心中皆有佛。”所以每个人都能够悟道,但是必须经过长期的修行。所谓的机缘,虽然有一定的巧合成分,但总有一天会到来。
牛顿因为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路人皆知,其实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悟”,就是平时经常思考,研究,所有的想法都汇聚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