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寺不来矣,余不胜叹惋。既念其相从万里,别离心伤。然彼辈终为番族,恐亦不惯与汉人居。倘得喇嘛相留,在此栖迟,亦未尝不深幸其得所也。
'校注五十七'青海湖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湖,蒙名库库诺尔,与西藏这天湖(蒙名胜格里诺尔)同为喇嘛教之两大圣海,以环海行一周为大功德。沿青海地,原为蒙古族居,近因藏强蒙弱,半已全为藏族所占,蒙族则退入柴达木区矣。自都兰至西宁有二道,一循海之南岸,逾日月山至湟源。陈氏所循系海南路,藏蒙人之绕海诵经祈福者,率自海南向西行,海北向东行。故自都兰东行者应取海北路,藉是绕行半海,亦成功德。汉人不重视此业,故往来常皆取海南也。
自喇嘛寺前进三十里,即日月山。山高不过三四十丈,横亘道中。山阴略有耕地。商人曰:“此地屡次开垦,均因气候大寒,未收成效即罢。”余上至山顶,遥望内地,则桑麻遍野,鸡犬相闻,屋宇鳞鳞,行人往来如织。余等过青海,即觉气候渐暖,冰雪尽消。然一过日月山,则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居民皆宽袍大袖,戴斗笠,乘黑驴,宛然古衣冠也。番人谓:“过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信哉。下山行二十里,即宿。
'校注五十八'日月山,即唐书之“赤岭”,开元二十二年与土番和,竖立界碑于此,原以土石色赤,故曰赤岭。竖界碑时,曾以二石琢像日月,以喻信誓之明。故后世称日月山,今岭上二石尚在。未知是唐代遗石,抑后世好事者所补镌也。此山脉自青海湖岸东延抵于黄河,横断南北。北侧深陷为谷,有农村寨堡。南侧平缓为高原,仅堪放牧。故历为汉藏界限,开元二十五年唐蕃败盟,仆碑复战。山北之石保城,为唐蕃往复争夺地,安史之乱后白岭以东迄于陇山,皆为吐蕃所有。
次日黎明,复前进。沿途皆汉人,有屋宇,贸易,耕作。且时见乡塾,闻儿童咿唔读书声,顾而乐之,行两日,至丹噶尔厅,遂择旅店投宿焉。
'校注五十九'丹噶尔厅,即今之湟源县。
第十二章 丹噶尔厅至兰州
余由江达出发,为冬月十一日。至丹噶尔厅,已六月二十四日矣。长途征行,已历二百二十三日之久,衣服久未洗濯,又无更换,皆作赭黑。辫发结块不可梳理,即行割去。非因朝代更易剪发也,须长半寸许,非因年老蓄之也。幸塞外奇寒,尚无臭汗。然前者闻酥酪而香,今则觉腥臭不可闻矣,余等奇装异服,市人咸集店中询问。自视殊觉形秽。乃洗濯,更衣入市购制服物。是地民俗朴陋。以余等为南方人,又新自藏来,妇女传观,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