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敲响。
那声音沉重,穿云裂石。
宣平侯瞪了瞪眼,朝皇宫的方向看去,呆了片刻,不由抚了抚脑门,来回踱步,早不崩晚不崩,偏选在了这个多事之秋。
-
谢宿白临窗而坐,丧钟一响,他安逸闭着的眼睛陡然睁开。
惊讶和平静都只在一瞬间。
他停了片刻,身子渐渐放松下来。
那倒映着蓝天白云的瞳孔底下,几乎冷漠得没有情绪。
作者有话说:
剧情收尾中,一整个就是卡住
第96章
顺安三年的秋, 哀思如潮。
宫门城门紧闭,禁军持兵,昼夜严守, 绕宫屯兵, 皇后不在宫中, 蘭妃代持凤印, 诏三公典丧事,百官衣白单衣, 长跪于太和殿外。
顺安帝在世时,后宫佳丽三千, 妃嫔众多, 重华殿里昼夜恸哭,不绝于耳。
内阁设在前宫大院,隔着老远都能听见那鬼哭狼嚎的声音,大臣纷纷摇头, 让小童将门窗摁紧了些。
他们没有那个闲心为顺安帝哀悼, 甚至心中隐隐还有些兴奋,熬了两人年,顺安帝可算死了!
遥想承和帝驾崩时, 他们也是聚集一处,劳心费神, 一心只想为大雍择个好皇帝,可最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些年和顺安帝那憨货日吵夜吵,实在累人, 如今总算能换个皇帝, 实乃幸事。
可内阁中也并非人人都一条心, 到底有心思各异的时候,此时就分为三党。
一党坚定立小太子,一来其为先帝嫡长子,继位名正言顺理所应当,加上太子年幼,大多事得倚仗内阁,这无非是给内阁行了方便。
扶持个傀儡皇帝,简直不要太舒坦。
可另一方人却不这么认为,顺安帝原本就并非正统皇室血脉,其长子又何来名正言顺之说?太子年幼,少不得被人挑唆,焉知他身边不会养出第二个赵庸?其余两个还在吃奶的小皇子更不必说了。
若再从宗亲里挑,宁王品行端正,再合适不过。
然这也受到了反驳。
怀瑾太子的独子尚在人世,为何还要从宗亲里挑?
如今国子监那一封封辞藻华丽的文章动摇了朝中不少官员的心,比起宁王,长孙殿下显然呼声更高一些,且他的呼声不止在朝堂,更是在民间,试问如今坊间谁人不知,那杀贪官斩污吏、与锦衣卫作对许多年的催雪楼主人,正是长孙殿下!
三方辩论,七嘴八舌的,声音一时间竟盖过了重华殿的鬼哭狼嚎。大臣们各执一词,唇枪舌剑,说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