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得默默站在一旁看着,不住地低声安慰。
小孩子们忘性大,短暂的灼痛过后,抹抹眼泪,又重新活蹦乱跳了起来,或许是被人贩子关在地窖、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的经历,让他们对于疼痛已经有了很好的抵抗力,环顾着周围描金绘彩的殿堂庙宇,孩子们眼中皆是闪动着好奇和对未来的希冀。
鉴真将这些孩子分别派给门下的几个弟子,令他们好好教导。
白马寺因占地广而僧人稀少,平日里很是冷清,而这些孩子似乎给寺庙注入了一丝鲜活之气,久违地热闹起来,前来上香的香客乍见寺内多了那么多半大的小沙弥,诧异之余,也是被这些乖巧的小和尚萌得不要不要的,有些女客按捺不住,直接对那颗圆溜溜的小脑袋上下其手。
负责接引的小沙弥每天都要被迫接受不同的香客对自己脑袋的洗礼。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晃又是三月。
严冬过去,迎来春分,万物伊始复苏的季节,似乎预示着崭新的开始。
对于日益涌向京都的流民,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开仓放粮、将流民收编入兵、对于在街头闹事的流民,碰见一次抓一次,绝不手软,安抚与镇压并行,似乎也初见成效。商慈整日在路边摆摊,确切感受到这段日子以来,在街上游手好闲的流民已明显少了许多。
商慈在京城的生活,从陌生到习惯,从刚开始日日盼着师兄来寻她,到现在已彻底融入了京城的生活,朝九晚五,和街坊四邻打成了一片。
沈家的绣坊和她的算命摊子就隔了两条街,商慈有时会去看看那帮女孩们。
三个月的时间,足够这些女孩们学会简单的缝制花样,何况女红这项,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农家女都是从小必学的技能,女孩们都有底子在,外加手脚勤快,很快手艺就和普通的绣工一样了。
令商慈映象最深刻的、也就是这群女童中年纪最大的女孩名叫彩萤,在她最近一次来绣坊时,彩萤红着脸,往她和流光手中一人塞了一只亲手绣制的荷包。
这是商慈第一次收到礼物性质的物件——她绝不承认那坑爹的鲁班书是礼物,也绝不承认师兄曾给她的一块褪了色的龟壳(虽然他说那龟壳占卜很灵验)算礼物——欣喜之余,注意到流光手里那只荷包明显比自己要鼓鼓囊囊,显然里面装着什么东西,才知自己原是沾了他的光。
流光不知是真未开窍或是装傻,那荷包自他收下后直接挂在了腰间,似乎从来没有拆开过,每次商慈看到他那圆滚滚的荷包,都想提醒他一下,但是想到流光腼腆爱脸红的性子,就没好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