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立传时,对方特意就此问过顾准。
笔者:“真的就完全没有底线吗?无论陛下让您做什么,您都会毫不犹豫的立刻执行?”
顾准:“任何事。”哪怕闻澈想要他的命呢,他都会亲自挖出自己的心脏,洗干净了再笑着献上去,生怕脏了闻澈的手。
这种心理是很病态的,顾准自己也很清楚,但他根本没想过要改变,因为这已经是他的本能了,超越了求生本能的本能。那甚至比他自己都重要,他又要怎么改呢?
笔者:“为什么呢?”
顾准低头沉思,不是在苦思理由,而是在苦思该如何表达:“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这就已经成为打从我心里认定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只有闻澈的微笑,才会让顾准有一种他活的还算有点价值的感觉。
在被闻澈赦免,从绝望的地狱里救出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年少的顾准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他有什么是值得尊贵的殿下救他的呢?
又或者说,有什么是他能为闻澈做到,而闻澈自己or他身边的人做不到的呢?
答案总是否定的,他当时才十二岁,又是刚刚才从政治犯的身份被赦免,无权无势,无亲无友,他是那么的弱小又一无是处,闻澈根本不需要他做任何事。可是……他迫切的想为闻澈做些什么,他需要闻澈需要他。
但是他想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