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各峰呈阶梯状,如众星捧月,说是这里就是‘九凤朝阳’之地,埋着个公主,别的也就不知道了。”
听老牛头这么一说,我倒是多了几分好奇,不知道这里的“九凤朝阳”到底够不够得上“朝阳”之势,要知道这种格局可是风水中的贵格吉地,可遇而不可求,群山相连独起一峰,并为一峰束气独用,来龙平正,过峡束气,左右开伸枝脚,是难得的贵格,也有称为“堂萼连芳”局的,倒是真想马上就过去看看。
我们和老牛头聊了好一阵,老牛头知道的还真不少,不过大多都是他小时听那守陵人讲的,说是最早以前陵墓的四周是青砖围墙,中间是门楼,在日俄战争时给扒掉了。当时的建筑老气派了,进了门楼后,就是一条砖铺的通道,直通食殿。食殿是三间青砖瓦房,坐北朝南,象个庙堂,殿堂中间有墓道通入陵墓,但是这些东西也都是口口相传,他也没有见过。
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地上有建筑群,地下有地宫。过去的人相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仿照世间。既然这里地上有还有建筑群,那就应该不是葬的蒙古的公主,也就是说应该不是响铃公主的陵墓。以蒙古当时的葬制标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规格的,看来果然是固伦和敬公主的衣冠冢,这才会按照明清的葬制修建陵墓。
我看了看大牙和柳叶,然后冲老牛头一呲牙:“牛大爷,不知道您老方不方便,能带我们去看看吗?我们想到现场去实勘调研一下。”
老牛头手里摇着蒲扇,哈哈一笑:“那地方现在有啥看的,就是片荒地了,你们要是想去,我就领你们去瞅瞅。”
第三卷 汗王宝藏 第三十八章 风水宝地
我们赶紧表示感谢。起身跟着老牛头出了大门。
老牛头直接把门带上后,也没上锁,顺手指了指东边,告诉我们,走不了多远就是了。
一边走着,一边东拉西扯的闲唠着嗑。说着说着,就到了村东头的玉米地,老牛头很熟络的带我们找到了一条沟沟坎坎的小毛道,让我们都小心点,别磕着绊着,跟在他后面就行了。
这条小毛道只有一个身子宽,两边都是齐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