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告终。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奋起,再一次次失败,虞怀沙终于心灰意冷。
司马牧云的智慧,不仅仅在于兵法谋略,而在于审视天下大势啊,可惜虞怀沙此时此刻才算彻底明白。
这一日,已经满头华发的虞怀沙辗转来到“望岳寺”门前。
“望岳,望岳!”
他在寺前哈哈大笑,笑得泪花飞溅,笑得肝肠寸断,待笑声停歇的时候,他大步走入寺中,对着大雄宝殿的菩萨长跪不起。
虞怀沙就此出家,法名“海树”。
红尘中再没有让人闻风丧胆的剑客“虞怀沙”,望岳寺的古佛青灯下多了个和尚“海树”。
再过两年,老主持圆寂,海树接管望岳寺。
说是接管,其实庙里就他一个和尚。
望岳寺的香火并不旺盛,就是周围的山民偶尔前来拜佛。
海树自己耕种寺后的两亩山地,偶尔为山民治病,得些粮食蔬菜作为报酬,聊以度日。
安静的时候,海树常常对着寺庙对面的山峰黯然神伤。
望岳,望岳,当地山民以为是望见对面的山岳。
文人雅士则会联想到“岱宗”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而海树心中的望岳,望的却是“岳麓”啊!
他以一个满怀热血的江湖豪客身份,拜了一代大儒司马牧云为师,又因为和师父意见不一反目下山。
当他发觉师父的意见是对的,但却再也回不去了。
怀念、悔恨、孤独、惆怅,百般心思涌上心头时,他便独自来到望岳峰下,以剑消愁。
他的愁,是夹杂了司马牧云教他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的愁绪。
他的愁,是沁入了岳麓书院书卷气的愁。
而他的剑,依然是江湖豪客的剑,是寂寞高手的剑!
桃李春风开几度,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茫茫,如白驹过隙。
十年间,今日一招,明日一式,海树竟创造出一套独步古今的剑法,他给这套剑法起名叫“望岳剑法”。
这“望岳剑法”,每一招的剑意都暗合某一诗句或者某一文章的意境,剑意萧索,剑法凌厉。
元统元年,海树和尚在山下雪地里拾到一个被人遗弃的男孩,他把孩子带回寺中,起名“楚映雪”。
元统三年,他带回另外一个弃婴,起名“百里濯缨”。
这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他发觉这两个孩子天资都很聪颖,便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他们一些。
楚映雪虽然也是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