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的轰鸣,第二行字出现在黑色之上。
“一个十八岁的少女离家,她的命运只有两种……”
第一个画面,镜头中只有嘉丽一个人,她面带腼腆的微笑,这矜持让她青春靓丽的容颜愈发娇俏,“我叫嘉丽米勒。”她说。
这镜头其实是她与杜鲁埃交谈时的,但娜塔莎巧妙的将这一帧独立剪辑进预告片,配合前面的话,暗示与微妙的美感让人禁不住去瞎想这个美丽姑娘将要面对的一切选择。
把对话的内容和画面相错开是好莱坞酷爱的预告片剪辑手段,这种小伎俩能把观众玩弄在股掌之上,对画面的错位解释吊足了胃口,那些经典的,又不至于剧透的,恰到好处充满好奇的安排,简直足以让任何一个人按捺不住,想要早一秒钟看到完整电影。
这样的小伎俩,被娜塔莎在预告片中玩的淋漓尽致,连程临看过后,都忍不住对她说:“天啊,你实在是太坏了。”
走在芝加哥街头,第一次来到繁华都市的嘉丽停在百货公司门口,背景对白是她之后说过的台词,“这就是天堂,我注定该来这儿。”
画面切换,她因为病重误工,被赶出了制鞋工厂,大雪纷飞,嘉丽穿着单薄的衣裙,痛苦的游荡在她曾经来到过的地方。
“我要是再找不到活儿干,我就回家去。”
这时,杜鲁埃带着笑容出现的画面引发现场一阵尖叫,马丁毕竟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小鲜肉之一,他的女性粉丝群体强大到不可想象,听声音就知道,今天她们可来了不少。
“来,我告诉你怎么做。”
画面里,是他握住嘉丽的手。
一系列飞快的剪切,前一秒嘉丽还是衣着寒酸的小女工,下一秒她衣着光鲜,如沐春风小妇人的打扮时髦靓丽,她推开窗,镜头从内而外拍摄,她的背影和窗外芝加哥的繁华景象融为一体。
“嘉丽……”这是姐姐明妮在喊她的声音;
“嘉丽……”这是姐夫汉生在喊她的声音;
“嘉丽……”这是杜鲁埃在喊她;
“嘉丽……”赫斯特伍德深情呼唤她;
十几声剧中不同人物的声音,都分别清晰的叫着她的名字,这些声音一个接着一个出现,最后重叠在一起,在混乱中骤然安静,只有大提琴如泣如诉,轻声低吟。
砰地一声,画面绚烂至极,嘉丽在纽约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她穿的那个时候最昂贵的衣料,上面手工绣满缤纷花纹,她成为舞台名伶,人见人爱的女星,笑容璀璨,胜过繁星,音乐也早已经和画面一同切换,奢靡的曲调,华丽的音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