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掌控呢?有些人通过平衡来达成掌控,纵观历史,很容易看到朝堂上“异论相搅”,就是皇帝不愿意让朝廷只有一个声音,某一个大臣过分出众,于是就提拔起跟他对着干的人。
有不少干实事的大臣,就是被这样无聊的原因,生生耗光了时间和精力,最后什么也没能做到。而那些排除万难、即便是再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压过对方,一手遮天的人,最后都成了权臣奸臣,最终几乎都没什么好下场。——哪怕他做了很多实事,哪怕最初是皇帝支持他这么干的。
这就是因为超出了掌控,所以不得不牺牲掉了。哪怕这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也在所不惜。
但是这样毕竟损失太大了。每一个陷入党争的朝廷,最后都会从内部瓦解掉,最后被人摧枯拉朽一般的给打破。所以每个皇帝,可能都想找到一条更好的路:既能掌控朝堂,又能避免损耗。
两全其美的事这世上可能有,但大约不包括朝政。皇帝和大臣——确切的来说,是宰相——看起来都代表了朝廷,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却是对立的。
权力只有一份,宰相的权力多了,就要分薄皇帝的,皇帝要独掌大权,相权就会被打压。所以这种斗争是永远不可能停止的,只要有斗争在,这种内耗就会一直存在,不能消除。
但是即便不能消除,可以优化也不错嘛。三皇子这句话,等于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来。至于究竟能不能成,成了又会不会生出别的问题来,暂且不考虑。只他能说出这种话来,就说明他是有做皇帝的资质的。
皇帝看着自己的三儿子,眼神复杂。
事实上他太忙了,对每个孩子都亲近不足,虽然儿子也有好几个,但父子之间的感情,却淡薄得令人叹息。等到晚年进取之心不足了,想要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才发觉已经晚了。
太子的事情,更给皇帝敲了个警钟。即便是父子之间,有时候也是会反目成仇的。而他自己垂垂老矣,眼看着走到了弥留之际,儿子却还那么年轻,生机勃勃,即便表现得再温良恭俭让,也让皇帝感觉到威胁。
何况,不管是哪个儿子,都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之所以对他还这样恭敬,不过是因为决定权还掌控在他手里罢了。但是偶尔,比如刚才那样的时候,无论再怎么收敛,多少还是会露出几分锋芒,让人觉得扎眼。
但好在因为感情不重,所以皇帝能够做出相对公平的判断。
在几个儿子里,三皇子元恪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而今天这一席话,反而让皇帝觉得自己之前小看了他,又或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