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还是被朝廷给收回来了。于是元恪立刻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他打算以大楚朝廷的名义,专门组建船队,护送海商的同时,也一路宣扬国威,让番邦海国知道大楚皇帝的存在。
这是势在必行的事。否则时间长了,让那些人只知有大楚商人而不知有大楚朝廷,岂不是成了变相的独立?万一有人生出野心,不愿意在大楚当个良民,而打算去海外做个国主,说不定还真就让他给做成了。
——这番扬威,与其说是做给海外的人看,不如说是做给海商会看。
这组建船队的事情,就被交给了元子青。理由也是现成的,海关成立时由福王府和海商会共同负责,福王府对于这部分事务也更加熟悉。
海上航行,气候和风向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适宜出海。所以为了抓紧时间,元子青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焦头烂额,回到家里,是他一天之中难得的休息时间,不愿意去动脑子,所以竟也没有察觉到眉畔在背后做了那么多事情。
如今他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终于得了一点空闲,眉畔的药早就已经换完了。
接下来,朝中便开始就出使的人选作讨论了。既然是去宣扬国威,当然是需要一个身份比较贵重,能够压得住的人去猜行。而且最好还是有皇室血脉。这就跟当初还是三皇子的元恪去海州镇守海关,是一样的道理。否则费尽心思出海,也显示不出朝廷尤其是皇室的威严。
对于养尊处优的宗室来说,乘船出海,去那海外不毛之地——即便如今随着海贸流入大楚的海外奇珍越来越多,但不少顽固保守之人,却仍旧觉得除了大楚所在之处,别的地方全都是不毛之地——而且这一去的时间肯定不会短,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那日子该怎么过?
所以一商量到这件事,人人便都开始相互推诿。
元恪对这些人的眼界十分失望。这样的人,即便最后答应了出使,当真能够宣扬大楚的国威吗?说不准自己在船上熬不住,有了个三长两短,那真是丢人丢到海外去了。
所以这些人害怕的时候,元恪心中已经将他们全都否定了。
清河大长公主倒是对此十分积极。她自己是女眷不能去,但她有儿子啊!那是皇帝的表兄,说起来身上也有一半皇室血脉,头上还盯着小郡王的名号,让他去出使也是可以的。
自从新皇登基之后,清河大长公主十分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地位的变化。尤其是在求药之事后,她更成了宗室之中的一个笑话。所以现下,讨好新皇,稳固地位便是重中之重。
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