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俘虏同等的待遇,被拆散了发配到各个需要搞基建的地方去干苦力去了。
华**方觉得,他们也不能够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干,把时间全部浪费在一群俘虏身上,既然俄国方面难以下定决心,就让他们来帮帮这些人好了。
果然,在知道华国这边的动作后,莫斯科方面当即就松了口,表示答应废除前清时期清廷与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所有条约,承认那些土地归华国所有。俄华之间以后结为友好同盟,俄国支持华国对蒙古的所有权,日后不会再染指蒙古。
他们会做出这样的承诺,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华国已经夺回了那些土地,并取得了控制权,就算俄国人不承认,也无济于事;而蒙古方面,这次战败,俄方与蒙古人结下了血海深仇,起码短时间内俄国是绝对不可能取得蒙古的控制权了,所以,在俄国人看来,答应这两条,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损失。虽然这样一来,他们的面子上会很不好看,但谁让他们是战败国呢?如果一定要付出一笔代价,才能够赎回俄国被俘的那些将士们,列宁政府宁愿他们付出的是面子,而不是里子。
相比之下,华国提出的割让西伯利亚,以及索要巨额赔款的要求,就让列宁政府不太能接受了。
丢了前清的地盘,好歹还能够说是物归原主,要是连本国的地盘都丢了,国人会怎么看待他们?再者,西伯利亚的那些矿产资源,也是他们绝对不愿意放弃的。再说巨额赔款问题,列宁政府才刚入主莫斯科不久,自己都穷得叮当响,华国还对他们狮子大开口,他们上哪儿弄那么多钱来?
当然,如果他们要筹钱,也不是筹不来,如果是为了提升军备或者发展国力,他们愿意勒着裤腰带过日子,可问题是这笔本该用来发展国力的钱要拿出来给华国,他们怎么肯?给了华国,他们自个儿不就只剩一个空架子了?
事实证明,不给还真不行。
看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了,最好别把华国人惹毛了,不然,绝对没好果子吃。
在两架涡轮轴机在莫斯科上方一日游,并警告性的投下了两枚杀伤力不算太大的弹药后,列宁政府终于妥协了。
华俄双方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除了名正言顺的将那些有争议的地方都划归自己名下外,华国还得到了一大笔赔款,此外,还从中俄领海交接处小小地敲了俄国一笔。
对于俄国而言,犟着不签的后果就是,签的越晚,付出的代价越多。如果俄国早知道华国人是这样的作风,他们也许一早就签了,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日本蔫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