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点人的内官挨了几句骂,也没受什么处罚外,旁的人都没有什么事。魏国夫人隔日特地到府上看了趟朝云,怕她心里难过,送了点东西过来。朝烟与她说了几次,让她千万别跟他人说起那郎君带她出梧桐林的事。朝云点点头,答应下来。
渐渐地,随着殿试近来,也不再有人问起这事。
李府这几日进出了不少学士,朝烟见父亲忙,于是就叫人多做些凝神固元的食膳送去春晖阁。
李诀正在看今年礼部奏名的名录,眼神不离这排在头一名的范镇。
因陈博古嘲谤朝廷故,原本范镇并不被允许参加殿试。范镇是陈博古门下进士,亏得考官多次上奏,奏明范镇是素有贤名的大才,并不依附陈博古家名势,这才得以许考。
只是不想范镇如斯了得,在礼部奏名之中排在了第一位。只是不知殿试之中他会在什么样的位次。范镇毕竟也是陈博古门生,多少总受博古影响,考官们也曾收到过降他等级的密诏。范镇的文章,李诀是看过的。成都知府薛奎曾对范镇有“此乃庙堂之人也”的美誉,也曾言他“将以文学名世”。
李诀自认也是文章了得之人,但他更自认自己文辞不如范镇。
到殿试放榜日,李诀匆匆从御史台出来,与几位同僚一道去看放榜。
李诀等人去得迟了,虽榜还尚未张贴,可底下已经围了不少人。
有来等名次的考生,有来看热闹的百姓,有趁机叫卖的小经纪们,也有来榜下捉婿的丈人们。
这新榜进士,尤其是名次靠前的进士们,总是东京城里有女儿的人家争相追逐的对象。相貌家世并不重要,只要在这张榜上,便已是人中龙凤,就连李诀的几位同僚也有来择婿的意思。
员外郎们更有身揣千金而来的,只盼着捉住一两个来看榜的新进士,直接把金银给人家,就把人拖进家门去了。家里的女儿,但凡有这进士老爷看中的,即便是已经定了亲的,都让她改嫁给这位新进士。读书人宝贵,富商们都想接一门如斯姻亲,好抬高自家的门楣。
同僚谈笑:“东京有女儿的爹,大抵有一多半都在这里了。”
亦有人说:“行远家中也有两个女儿吧。”
行远是李诀的字。听人说起自己,他一笑:“我此来并非择婿,只是来看看范镇的名次。”
“范镇?便是那礼部第一人?”同僚也笑,“自来礼部第一人賜第,未有在第二甲者。他名次定然不会差。李公爱才,一如故往啊!”
几个公人将榜张贴好后,榜下更是喧闹拥挤。
李诀等人站得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