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梭椤树上并存活下来的人要么就是亲戚,或者说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部族更准确,因为当时的人们都是一个部族集中在一起生活,加上硒都山大人稀,部族之间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三天对六面。既然如此,这个部族中的人员肯定全部或部分存在血缘关系,那时候根本没科学理论,更没有不许近亲婚配的法律,部族之间的成员近亲成婚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作出这种猜测还有一定现实依据。就在改土归流之前,土家族地区都还有近亲成婚的陋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表兄表妹婚配,有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的传统观念,“姑家女,伸手娶”、“舅家要,隔河叫”这两句谚语充分说明了这个婚配现象。据说这是母权传统观念的遗风,称之为“还骨种”。这种婚配现象要是换在现在,姑家女与舅家子尚没脱“五服”,是典型的近亲结婚,是政策所不允许的。除了近亲结婚,土家族在很久以前还流行同姓婚配,按照当时的人文环境,既然是同姓嘛,肯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也属于近亲结婚。
覃城是唐崖土司制度施行的最后几代土司王之一,随后不久就是改土归流,当时的清王朝已在本地区明令禁止同姓婚配和近亲婚配,而覃城时代土汉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已经很深入,覃城可能也意识到近亲结婚带来的后遗症,思想观念上有所变化,所以在制作这本帛书的时,可能是羞于前人的陋习,在交待这对兄妹的关系时含糊其辞,仅仅是简略说了两句。文书老汉说的那个神话中,说这两兄妹成婚是神仙的旨意,石磨合在一起也是上天安排,而且兄妹并未同房,临产生下的也不是人而是血砣砣,恐怕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作为土家人,我也不敢随便去猜测这对兄妹的关系,要不然从哪个旮旯蹦出来几个老祖宗,说我胡说八道,然后一通臭骂一通乱棒,那我真是猫儿抓糍粑,脱不了爪爪了!
这对兄妹不是帛书描述的重点,我在此也只是简单连蒙带猜几句而已。
总之,这幅图像就说明一个事实:很久很久以前土家人因躲避洪灾而爬到树上去生活,而且在树上繁衍生息,逐渐有了后来的土家人。
帛书中在提到这棵大树时,还有一段类似附注的内容。那就是有关土家人喜居吊脚楼的原因也来自这棵大树。当时除了人,肯定还有在洪水中生存下来的毒虫猛兽,应该说当时的生存环境相当艰难,所以这棵早期土家人赖以生存的梭椤树上才搭了那么多的窝棚。而这窝棚据书中记载,就是当今土家人吊脚楼的最原始形态。
满鸟鸟见我扯了长时间也没扯到正点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