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中有一条叫苇子沟的小河而得名。
清光绪二十五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地设站。当时以长春为起点,向南每隔30公里为一站,所以称范家屯为二站,而公主岭则为三站,后来附近和关内的人逐渐移居此地,公主岭逐渐才繁华起来。
在三站北五公里有一道土岭,岭上有九座山峰,数中峰最高,左右各峰呈阶梯状,如众星捧月,是九凤朝阳之地。当地人感其灵异,视之为科尔沁的地势之冠,传说有公主葬于中峰之下,故称此山为公主陵。墓地左绕清溪,右环翠柳,山上峰谷叠嶂,柳暗花明,美景古迹相映成趣。早年时常有游人隐士、野老贫僧,到此纳凉畅话,游人络绎不绝,一时远近闻名。因此,没多久俄国人便把“三站”改名为“公主陵”。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以后,获取了中东铁路宽城子至旅顺口段所有权的日本人觉得把车站和城镇称为“陵”很不吉利,便把“陵”字谐音为“岭”字,于是公主陵就成了公主岭。
关于“公主陵”的传说一直很多,有的说是达尔罕王的独生女儿响铃公主因意中人被害而殉情;有的说是清朝皇帝的格格下嫁科尔沁达尔罕王的途中死在这里。种种传说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公主岭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据考察,在城北土岗下确实有公主陵,但如今早已荡然无存了,经过专家考证,原是清乾隆皇帝之女和敬公主的衣冠冢。和敬公主的丈夫色布腾巴尔珠尔九岁被召进宫,伴皇太子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深得乾隆皇帝宠爱。此后又屡建战功,荣封为亲王。在1775年,清乾隆四十四年时,死于征金川的军旅中。
公主生前居住在北京和敬公主府。色布腾巴尔珠尔死后第十七年,也就是1792年,和敬公主薨于北京,终年62岁。乾隆皇帝亲自为公主和驸马题写了碑文。和敬公主死后,就葬在了北京东郊东坝镇附近。估计当时色布腾巴尔珠尔家族出于政治、经济上的需要,将和敬公主的衣冠就葬在了自己的领地内,也就是今天的公主陵遗址。
按照清朝的惯例,只有皇帝之墓才可以称陵,公主虽然出嫁到蒙古,做了蒙古的儿媳妇,但是仍称为公主陵,其一是因为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其夫又战功卓著;其二是葬于东北边疆蒙王领地,距京城遥远,所以称“陵”,谅也无妨。公主陵建成以后,此地就作为祭田,由色布腾巴尔珠尔家族派专人管理,有专人护陵守墓。
直至20世纪初,公主陵祭田仍属其家族领地,色布腾巴尔珠尔的第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