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会弄这小提琴?”
“回主子的话,奴婢的确会拉小提琴。”
“那改日试试吧,本宫对它倒是好奇的很。”尔淳能看得出来小提琴对巧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先下去吧。”
“嗻。”小提琴,终于可以再一次拿起它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短小了一点,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为尔淳找个帮手是我想了很久的事,从一开始我就想选一个人,是她的宫女,是四爷的脑残粉,是来自现代的帮手。因为虽然尔淳是重生的,也见过后世的一些画面,但是毕竟不是现代的人。很多观念还有想法都保留着原来的习惯,即使有些影响大概也不太敢于实践。
而这个帮手的存在我其实是犹豫的,连金手指都废掉了(这个理由跟后文有关),再找一个帮手会不会是重蹈覆辙?但是最后促使我把巧言写成这样,还是在心里挥之不去的那段屈辱历史作祟。
我一直都觉得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并不是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个政府,不会因为没有慈禧或者更早的乾隆甚至雍正而避免那场屈辱。封建专制下的中国有那样的下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希望有一个人能够推动一些改变,并非金手指帮助下的全面强国,以一人之力改变清朝的军事、政治、经济,那太不现实了。我只是想试试,如果清朝并没有那么封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然后透露一点,这跟以后皇位的归属或者说皇子们的选择也会有一点关系。
注:南怀仁在1669年(康熙八年)被重新起用,回钦天监任事,他在治理历法、制造观象台仪器的同时,奉旨完成一件与钦天监工作毫不相干的重要任务——运送孝陵大石牌坊的石料过卢沟桥。
石块重12万斤,放在16个轮子的特大平板上,套300匹马来拉,这么多的马匹挤在狭窄的桥上,不易驾驭,如果统一不了步调,马匹拥挤蹦跳,可能产生难以估计的巨大震动。假如这样,卢沟桥这数百年的老桥恐怕就承受不住了。南怀仁经过实地考察,认为改用绞盘来牵引最为稳妥。他的方案被工部采纳,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制成了足以拉动巨石的滑轮和绞盘。运石过桥那天,工部尚书奉皇帝之命亲临现场。桥的西面设12个绞盘,每个绞盘由8名大汉推动;桥的东面设6个绞盘。东西两端的绞盘。东西两端的绞盘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起动的命令一下,鼓乐齐鸣,绞盘拉动绳索,绳索牵引着十轮运石车稳稳当当地通过了卢沟桥。同年的10月和11月,以同样的办法又把修建陵墓所用的其他巨形石料安全地运过了卢沟桥。南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