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时头脑发热之后冷静下来的康熙也意识到了,八旗制度是大清立国之本,若是轻易改变,怕是于国有碍。不过如果找现在这样的事态发展下去,婧瑶所提出的那些问题必然会出现,到时候又该如何解决?打开国门,尤其是重新开通丝绸之路,这一路上涉及的与蒙古、回疆、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轻易可以解决的。
所以在午门表演之后,康熙最后还是决定,先将学校一事弄起来。
不过怎样,至少先把教育搞上去了,其他的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婧瑶一边安慰着自己,一边忙着继续编写手上的教材。在全国开办学校,首先至少要覆盖每个省,那么即便是全能型的老师,也需要二十几个。婧瑶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导出这个二十几个人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在康熙为她准备的教师候选人都是一些跟神父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人,不然婧瑶想着怕是穷其一生也只能为大清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了。不过现在也几乎差不多了,又要教皇子,又要教未来的老师,另外还得和上书房的那些老人家们时不时的来个切磋。不过这也算是一个进步,几乎相当于现代的文理科的碰撞,每次和老人家们的辩论都能让她获得些新的想法。当然其实可以的话,她更想到朝堂上和那些老古董们辩论一番,或者直接打开他们的头盖骨修理一下,好让改革可以进行得更加顺利。
为了制造武器,婧瑶发现军事力量是所有掌权者的追求,炼铁厂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工厂在北京城外建立起来。当然,有婧瑶在绝对不会让工厂的大烟囱毁了北京的空气。这时候的婧瑶深切的体会到了先知的好处,可以在很多时候避免后续出现的更多的麻烦,即使现在所花的成本会大一些——不过这跟她无关,反正她只负责提意见,自然由康熙去实现。
大清要发展,能源和重工业是不能缺少的,这两样也应该是大清的擅长。在保证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婧瑶发现有些事情在封建社会进行更加容易,因为只要君主一声令下,不影响到百姓的生存,那么几乎就不会受到阻碍。
西方的君主受制于贵族,大清的皇帝受制于八旗。一个很有趣的对比,但是即便是多尔衮时期包括后来清朝末期,八旗从未试图把皇帝拉下马或者说把他的权利架空。在中国,帝王是比利益更加神圣和重要的存在。
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切都很顺利。
然而,在这一年的万寿节上,几分国书让康熙自新年以来一直很好的心情顿时阴沉了几分。
法兰西、大不列颠、比利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