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定睛一瞧,确实如此。
疏峰独享东边后湖的景致,其他院落大多在西侧和北侧,三重四进的院落地方也足够。
她让乌嬷嬷赶紧去通知康熙。
就让皇帝的莺莺燕燕都滚去西岸,她和小元衿在这边独做世外神仙。
只有胤祺一脸郁闷,“皇祖母,这地方离无逸斋也太远了些吧?”目测两边路程有小半个时辰。
又拿手肘戳戳元衿,“小元衿,你不来西花园多看看你五哥?”
元衿一本正经地说:“人不在远,有心则近。”
太后帮腔道:“胤祺啊,以后书房就不止那些人了,你再不用功,下次你的名字都不一定能在射箭名次的那张红纸上。”
康熙每逢年节就会让皇子、侍卫和伴读们依次在箭亭射箭,按照命中红心的次数把前十誊写后报给太后。
胤祺的水准,每次都只能挂在红纸的尾上。
太后熟悉蒙古来的那群小孩子,生在马背长在马背,他们上京入书房后,胤祺以后怕是连二十都挤不进去。
“你可赶紧努努力,替皇祖母争口气啊。”太后假装抹了把泪,“那群蒙古人得了你五妹妹摹写的神童经书,都吵着要入京来瞧瞧神女,你别让他们看完公主仙女,觉得旁边的阿哥像榆木行不行?”
胤祺不可置信地看着皇祖母。
这才几天功夫,自己怎么就从宁寿宫众人最爱的崽,变成了衬托仙女公主的榆木疙瘩了?
可当第二天早上,五妹妹敲门喊他起来,并送上字迹与他相似的罚抄作业时。
他想:妹妹就是人美心善字好手快的仙女本仙,仙女总需要几根拐棍的,他最多争取做根黄花梨或紫檀的,别沦落到榆木那种材质……
*
内务府的速度极快,在蒙古小台吉们到京前,疏峰连带无逸斋都收拾妥当。
康熙挑了个黄道吉日,在疏峰与太后拜别,之后便带着八旗亲兵出古北口对阵噶尔丹。
留下的,是畅春园里一群从未见过面的五到十五岁少年儿童日日碰撞吵闹的声音。
即使躲在远离众人的疏峰,太后也时不时要感叹,孩子多了事真多。
三公主是其中吵得最为激烈的那个。
这次入京做伴读的蒙古人里,旁的都是有希望成为额驸,只有喀喇沁的那个噶尔臧是已经确认的未来三额驸。
她讨厌他,从长相到性格到学识,无一不反感。
可皇阿玛、额娘与嬷嬷都说是她不懂事,说那噶尔臧英气勃勃,以后会成为蒙古的巴图鲁。
在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