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头一份嘛,还是这么大,这么漂亮的瓷砖,只听说城里人会在屋里地板上铺,谁想到那个一向不起眼的周猛家会铺上呢。看来,人家做花生真是挣钱了。大半村里人来看过稀奇之后,都七嘴八舌表达了自己的赞叹。
不过,因为签了合同说了让大家煮花生后卖给他家,却没人有别的不好心思,倒有性急的问什么时候才收咸花生,他们也想跟着挣些钱。
什么时候收,其实周猛也心里急,做这个坑屋不花钱,水泥和瓷砖可是要花的,还有烧炕的煤,也是一笔花销,如果不是前几天去县城又联系了好几家要求卖他家咸花生的,他估计还没这么大的魄力把两个屋的炕全铺上了瓷砖。
一个星期后,炕屋干透了,周猛把炕下面留的位置上填上了煤烧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敢多做,怕掌握不好分寸,一直反复试验了几次,做出来的花生出乎意外地好,比炒制的更软却更脆些,一家人都有些惊喜。
周韵捂着嘴偷笑,当然这样更好吃,这才是大批量生产咸香干货的主流方式,也是某个知名瓜子品牌的宣传口号,百煮成香,吃了不上火。
原来炒制的一天才能做多少?现在等于变成了小手工作坊,向前跨了一步,以后再更进一步,采用现代化的厂房和管理,会更好。
村里人也开始帮忙煮咸花生,周猛是验收人员,有一家煮出来没有他们原来的煮得香,问了才知道那人舍不得放料,自己把他们给的香料只放了一半。合同上注明了如果不合格不收,但那人要出香料钱,在一群人鄙夷的目光中,那人红着脸把不合格的花生拿走了。
周猛的脾气村里人都知道,这次之后谁也没敢再偷工减料,都老老实实按周家要求来。现在,每天都从周家运出去好多袋花生,让乡里每天一次通向县城的中巴车帮他们运到县里,那里有人专门接货。
销量大增,周家只负责烘制、验收及供货,其实也没比原来忙多少。就是周猛和王彩凤走到哪里,人家都热情地打招呼,还上来给周猛递烟,套近乎。
这时候,周猛就矜持地从兜里掏出盒烟,也还人家一根,他已有一段时间不再自己卷烟叶抽了,换成了大前门。在人家惊叹“哎呀,竟然是大前门,我可真是借光啦”时,心中的满足无以言表。
才多久前,他还抽着自己卷的烟叶,在哥哥给自己一根大前门时,觉得占了多大便宜。现在,他天天都可以抽。这一切,都是这个小女儿的功劳啊。
周韵有一次见养父耳朵上夹了四颗烟,一个耳朵上夹两个,特别好玩。
见小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