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韵拔了电话,接电话的是王浩,两人聊了两句,周韵请他叫了周大芳过来听电话。等了一会儿,从电话里听到一阵蹬蹬的脚步声,周大芳气喘吁吁地笑着问:“小韵?”
“姐,是我。”
“你在哪儿给我打的电话,什么时候过来鹰城?”
“呃,张泽送我了个手机,以后我们联系就方便了。鹰城那里没事吧,我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去了。”
“没事没事,就是张泽怎么会送你个手机呢?”
“这事回头再说,让妈和你说话吧。”周韵把手机递给了养母。
林新珍声音都有些发颤,“大芳,你在那里好吗?”
“好,好,我住的地方有暖气,可暖和啦,睡觉只盖一床薄被就成,还有天天在外面吃饭,一天三顿都不重样的。”
“那就好,也别那么累,顾好自己身体要紧。”
“我们还雇了一个人,我自己只管关键的部分,放心吧妈。”两人又说了几句话,林新珍嫌一分钟四毛太贵了,怎么也不打了。
周韵接过来和大芳说了几句后把电话挂了。看养母还是有些想念大芳,她捡在鹰城有趣的事说了,逗得养母哈哈直笑。
第二天晚上刘齐就打了电话过来,热情地说了一堆感谢的话之后把他姑的联系方式告诉了周韵。周韵这才知道,原来他姑刘红是知青下乡去了新疆,等大部队返城的时候她已在若羌那里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没再回来。
是若羌的红枣吗,周韵的心砰砰跳了起来,世界的大枣80%在中国,而中国最好的红枣就产在若羌,那可是被称为世界第一枣啊。
周韵静了静神打电话过去联系上了刘红。刘红声音很爽脆,知道是问大枣情况的,极为激动,说她们那里的灰枣,皮薄肉厚,非常甜,如果不相信,她可以给寄过来些样品。
现在光她家就有八千多斤,附近还有其他住户的,收获之后嫌便宜没卖,加起来几万斤没有问题。零卖是4块,她们家的枣如果都要了,可以3.5元一斤的。
周韵听得她的话吃了一惊,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了。她还记得新疆的枣树其实基本是从河南郑州这边移过去的,但因为新疆光照足,气候适合,生长一段时间后枣比新州的枣皮更薄,核更小,甜度更大。
并且,她知道90年代因为运输过来的少,予州这边已经卖到十七八块一斤了,还供不应求。有一段时间新疆的大枣卖过三十元一斤,还是散装价,后来才又慢慢落价。
知道这些,是因为她有一个朋友就是新郑一家品牌枣的代理,跟她感叹生意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